烫伤是指单纯由热水、蒸汽、火焰等高温所造成的热烧伤。小儿由于受好奇心强,对危险因素的认知能力不足,在日常环境中存在危险因素时容易发生烫伤意外。重者可造成局部和全身严重伤害,甚至使患儿致残、致死 [详细]
小儿烫伤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皮肤接触高温物体或高温液体 本原因多见于3岁以下,具有行走等初步活动能力的幼儿。幼儿接触尚未冷却的饭菜、开水、烫锅、电热杯等发生烫伤。烫伤部位与正常组织边界较为清楚 [详细]
小儿烫伤的症状可分为局部变化和全身变化,具体如下。 1、局部变化:皮肤受高热后(超过60℃),组织内蛋白即可发生凝固,以致细胞坏死。局部反应依热物的温度,接触的时间以及受伤皮肤厚薄而异。一般皮肤与70℃热物接触1s即发生水疱 [详细]
小儿烫伤患者应做血、尿、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此外,根据临床症状,可选择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 [详细]
中医认为黄连性味苦寒、无毒,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止吐杀虫的功效。黄连广泛用于高热、时行热毒、口疮、痈疽、烧烫伤等各种湿热证、热证、寒热错杂的证候和各种血证 [详细]
小儿烫伤除了其临床表现外,还可引起其他疾病。严重烫伤者可出现休克、肾功能衰竭等,出现低血钠与酸中毒。小儿烫伤可发生感染,发生败血症 [详细]
预防小儿烫伤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小儿要远离危险,并提高父母和保育人员对烫伤事故的警惕性。加强防范措施,热水瓶等对小儿具有危险性的物品应放在小儿碰不到的地方。洗澡时要先放冷水再加热水,以防小儿烫伤等 [详细]
小儿烫伤后1-2天禁食或少进食,第3天开始以少量试餐开始,如米汤等,以后逐步增加牛奶、肉汤等,每日可进3-8餐,以清谈、易消化饮食为宜。1周后可将流汁饮食改为半流汁饮食,进食肉沫粥、鱼米粥、蒸蛋、面条等。患儿可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详细]
小儿烫伤后1-2天禁食或少进食,第3天开始以少量试餐开始,如米汤等,以后逐步增加牛奶、肉汤等,每日可进3-8餐,以清谈、易消化饮食为宜。1周后可将流汁饮食改为半流汁饮食,进食肉沫粥、鱼米粥、蒸蛋、面条等。患儿可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详细]
2020-01-08 17:35:02预防小儿烫伤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小儿要远离危险,并提高父母和保育人员对烫伤事故的警惕性。加强防范措施,热水瓶等对小儿具有危险性的物品应放在小儿碰不到的地方。洗澡时要先放冷水再加热水,以防小儿烫伤等...[详细]
2020-01-08 17:35:01小儿烫伤除了其临床表现外,还可引起其他疾病。严重烫伤者可出现休克、肾功能衰竭等,出现低血钠与酸中毒。小儿烫伤可发生感染,发生败血症...[详细]
2020-01-08 17:35:01中医认为黄连性味苦寒、无毒,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止吐杀虫的功效。黄连广泛用于高热、时行热毒、口疮、痈疽、烧烫伤等各种湿热证、热证、寒热错杂的证候和各种血证...[详细]
2020-01-08 17:35:01小儿烫伤患者应做血、尿、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此外,根据临床症状,可选择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详细]
2020-01-08 17:35:01小儿烫伤的症状可分为局部变化和全身变化,具体如下。 1、局部变化:皮肤受高热后(超过60℃),组织内蛋白即可发生凝固,以致细胞坏死。局部反应依热物的温度,接触的时间以及受伤皮肤厚薄而异。一般皮肤与70℃热物接触1s即发生水疱...[详细]
2020-01-08 17:35:01小儿烫伤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皮肤接触高温物体或高温液体 本原因多见于3岁以下,具有行走等初步活动能力的幼儿。幼儿接触尚未冷却的饭菜、开水、烫锅、电热杯等发生烫伤。烫伤部位与正常组织边界较为清楚...[详细]
2020-01-08 17:35:00烫伤是指单纯由热水、蒸汽、火焰等高温所造成的热烧伤。小儿由于受好奇心强,对危险因素的认知能力不足,在日常环境中存在危险因素时容易发生烫伤意外。重者可造成局部和全身严重伤害,甚至使患儿致残、致死...[详细]
2020-01-08 17:35:02简介炎炎夏日如何预防脑卒中?季高血压高发的原因是什么?高温天气人的代谢比较快,人的血压也容易出现波动。高温天气,尤其是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人民,出汗比较多,血液的化学成分就会出现变化,往往是出现粘滞性比较高。...[详细]
简介哪些情况不能献血或要延期献血?哪些情况暂不能献血?献血首先应该满足男性体重≥50公斤,女性体重≥45公斤,年龄在18-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等条件。不能献血的人可分为两种,分别为暂时不能献血人群以及永久不能献血人群。...[详细]
简介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症状?能治好吗?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心血管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感染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