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梨形鞭毛虫病(giardiasis),是由梨形鞭毛虫(Giardialamblia)所致的腹泻、消瘦、营养吸收不良性疾病,遍及世界各地,温暖潮湿地区尤为普遍,全世界感染率1%~30%,儿童感染率更高,达50%~70%,在我国分布亦甚广泛 [详细]
梨形鞭毛虫为单细胞原虫,发育过程简单,包括滋养体和包囊两个生活期:1、滋养体:大小约9.5~21μm×5~15μm,形似中间切开的半个梨子,前端钝圆,尾尖细,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形成吸盘,紧昆吸附在肠粘膜上,内侧有两个胞核,体有4对鞭毛 [详细]
感染后潜伏期约12~15d,有的不出现症状,有症状者多以腹泻和吸收不良为主要再现,急性期典型症状是暴发性水泻,恶臭便量较多,腹胀,腹痛,肙气,呕吐,粪便中肉眼看不见脓血,但镜检可找到脓细胞,红细胞及滋养体或包囊一般急性期历时3~4d [详细]
一、粪便检查急性期,直接涂片检查,容易找到滋养体或包囊,如找不到病原,最好隔日送检1次,共3次,比连续3d,每日送检阳性率高 [详细]
肠梨形鞭毛虫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一、肠梨形鞭毛虫病中医治疗方法中草药苦参、白头翁对本病也有一定疗效。梨形鞭毛虫病方处方名称:苦参汤适应证:梨形鞭毛虫引起之胆道及肠道感染药物组成:苦参30g [详细]
如果虫体寄生在肝胆系统,可出现发热,乏力,厌食油腻,右上腹疼痛,肝功能大多正常,极少发生黄疸,若侵入栏位可引起急性或慢性阑尾炎 [详细]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培养卫生习惯,注意饮食管理,加强粪便管理,治疗患者及携带者。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应积极预防 [详细]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此外,患者还需注意忌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 [详细]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此外,患者还需注意忌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详细]
2020-01-08 14:01:50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培养卫生习惯,注意饮食管理,加强粪便管理,治疗患者及携带者。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应积极预防...[详细]
2020-01-08 14:01:51如果虫体寄生在肝胆系统,可出现发热,乏力,厌食油腻,右上腹疼痛,肝功能大多正常,极少发生黄疸,若侵入栏位可引起急性或慢性阑尾炎...[详细]
2020-01-08 14:01:51肠梨形鞭毛虫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一、肠梨形鞭毛虫病中医治疗方法中草药苦参、白头翁对本病也有一定疗效。梨形鞭毛虫病方处方名称:苦参汤适应证:梨形鞭毛虫引起之胆道及肠道感染药物组成:苦参30g...[详细]
2020-01-08 14:01:49一、粪便检查急性期,直接涂片检查,容易找到滋养体或包囊,如找不到病原,最好隔日送检1次,共3次,比连续3d,每日送检阳性率高...[详细]
2020-01-08 14:01:49感染后潜伏期约12~15d,有的不出现症状,有症状者多以腹泻和吸收不良为主要再现,急性期典型症状是暴发性水泻,恶臭便量较多,腹胀,腹痛,肙气,呕吐,粪便中肉眼看不见脓血,但镜检可找到脓细胞,红细胞及滋养体或包囊一般急性期历时3~4d...[详细]
2020-01-08 14:01:49梨形鞭毛虫为单细胞原虫,发育过程简单,包括滋养体和包囊两个生活期:1、滋养体:大小约9.5~21μm×5~15μm,形似中间切开的半个梨子,前端钝圆,尾尖细,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形成吸盘,紧昆吸附在肠粘膜上,内侧有两个胞核,体有4对鞭毛...[详细]
2020-01-08 14:01:50肠梨形鞭毛虫病(giardiasis),是由梨形鞭毛虫(Giardialamblia)所致的腹泻、消瘦、营养吸收不良性疾病,遍及世界各地,温暖潮湿地区尤为普遍,全世界感染率1%~30%,儿童感染率更高,达50%~70%,在我国分布亦甚广泛...[详细]
2020-01-08 14:01:50简介炎炎夏日如何预防脑卒中?季高血压高发的原因是什么?高温天气人的代谢比较快,人的血压也容易出现波动。高温天气,尤其是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人民,出汗比较多,血液的化学成分就会出现变化,往往是出现粘滞性比较高。...[详细]
简介哪些情况不能献血或要延期献血?哪些情况暂不能献血?献血首先应该满足男性体重≥50公斤,女性体重≥45公斤,年龄在18-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等条件。不能献血的人可分为两种,分别为暂时不能献血人群以及永久不能献血人群。...[详细]
简介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症状?能治好吗?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心血管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感染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