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气胸是指无外伤因素作用下的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破裂,气体由肺进入胸膜腔所致的胸腔积气,为最常见的自发性气胸之一 [详细]
闭合性气胸最常见原因为自发性气胸,其次肋骨骨折、肺部肿瘤、肺囊性纤维化等均可引起。气胸形成后,胸膜腔内积气压迫肺裂口使之封闭,者破口自动闭合,不再继续漏气。此类气胸抵消胸膜腔内负压,使伤侧肺部分萎陷 [详细]
肺萎陷在20%以下者,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较小,多无明显症状。肺萎陷大于50%,称为大量气胸,病人出现胸闷、胸痛和气促症状,气管向健侧移位,伤侧胸部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详细]
闭合性气胸患者X线检查可显示不同程度的肺萎缩和胸腔积气,有时伴有少量胸腔积液。病人可无明显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中量气胸肺萎陷在30%~50%,而大量气胸肺萎陷在50%以上,均可出现胸闷、气急等低氧血症的表现 [详细]
小量闭合性气胸可自行吸收,不需特别处理,但应注意观察其发展变化。大量气胸可先行胸腔穿刺,若抽不尽、抽气不久又达抽气前的积气量、另一侧亦有气胸、合并血胸、需行全身麻醉或需用机械通气等,均应放置胸腔闭式引流 [详细]
闭合性气胸多为肋骨骨折的并发症,肋骨断端刺破肺表面,空气漏入胸膜腔所造成。气胸形成后,胸膜腔内积气压迫肺裂口使之封闭,或者破口自动闭合,不再继续漏气。此类气胸抵消胸膜腔内负压,使伤侧肺部分萎陷 [详细]
闭合性气胸的预防需要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防治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原发病可用人工气胸器同时测压及排气 [详细]
闭合性气胸为肺裂伤或胸壁穿透伤后,少量空气(从肺内或胸膜外)进入胸膜腔,肺部或胸壁的伤口闭合,不再有气体漏入到胸膜腔内,这样造成的胸膜腔积气称为闭合性气胸。饮食调理对闭合性气胸患者的康复很重要,下面专家介绍闭合性气胸患者的饮食禁忌 [详细]
闭合性气胸为肺裂伤或胸壁穿透伤后,少量空气(从肺内或胸膜外)进入胸膜腔,肺部或胸壁的伤口闭合,不再有气体漏入到胸膜腔内,这样造成的胸膜腔积气称为闭合性气胸。饮食调理对闭合性气胸患者的康复很重要,下面专家介绍闭合性气胸患者的饮食禁忌...[详细]
2020-01-08 16:28:46闭合性气胸的预防需要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防治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原发病可用人工气胸器同时测压及排气...[详细]
2020-01-08 16:28:46闭合性气胸多为肋骨骨折的并发症,肋骨断端刺破肺表面,空气漏入胸膜腔所造成。气胸形成后,胸膜腔内积气压迫肺裂口使之封闭,或者破口自动闭合,不再继续漏气。此类气胸抵消胸膜腔内负压,使伤侧肺部分萎陷...[详细]
2020-01-08 16:28:46小量闭合性气胸可自行吸收,不需特别处理,但应注意观察其发展变化。大量气胸可先行胸腔穿刺,若抽不尽、抽气不久又达抽气前的积气量、另一侧亦有气胸、合并血胸、需行全身麻醉或需用机械通气等,均应放置胸腔闭式引流...[详细]
2020-01-08 16:28:46闭合性气胸患者X线检查可显示不同程度的肺萎缩和胸腔积气,有时伴有少量胸腔积液。病人可无明显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中量气胸肺萎陷在30%~50%,而大量气胸肺萎陷在50%以上,均可出现胸闷、气急等低氧血症的表现...[详细]
2020-01-08 16:28:46肺萎陷在20%以下者,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较小,多无明显症状。肺萎陷大于50%,称为大量气胸,病人出现胸闷、胸痛和气促症状,气管向健侧移位,伤侧胸部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详细]
2020-01-08 16:28:46闭合性气胸最常见原因为自发性气胸,其次肋骨骨折、肺部肿瘤、肺囊性纤维化等均可引起。气胸形成后,胸膜腔内积气压迫肺裂口使之封闭,者破口自动闭合,不再继续漏气。此类气胸抵消胸膜腔内负压,使伤侧肺部分萎陷...[详细]
2020-01-08 16:28:46闭合性气胸是指无外伤因素作用下的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破裂,气体由肺进入胸膜腔所致的胸腔积气,为最常见的自发性气胸之一...[详细]
2020-01-08 16:28:45简介炎炎夏日如何预防脑卒中?季高血压高发的原因是什么?高温天气人的代谢比较快,人的血压也容易出现波动。高温天气,尤其是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人民,出汗比较多,血液的化学成分就会出现变化,往往是出现粘滞性比较高。...[详细]
简介哪些情况不能献血或要延期献血?哪些情况暂不能献血?献血首先应该满足男性体重≥50公斤,女性体重≥45公斤,年龄在18-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等条件。不能献血的人可分为两种,分别为暂时不能献血人群以及永久不能献血人群。...[详细]
简介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症状?能治好吗?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心血管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感染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