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先天性梅毒能根治吗?
妈妈一旦把梅毒传染给宝宝,使宝宝得了先天性梅毒能治愈吗?
先天性梅毒的发现时期分为两个,其中2岁以内发病者为早期梅毒,主要是感染和炎症的直接结果;两岁后为晩期梅毒,主要为早期感染遗留的畸形或慢性损害。
如果早起发现,先天性梅毒是可以治愈的,但要建立在正规的治疗基础之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先天性梅毒可以得到有效地治疗。先天性梅毒治疗原则是:早期、系统、药物足量。对症状严重的患儿,应从小剂量开始,以免发生赫氏反应,即因大量杀灭梅毒螺旋体所释放出的异性蛋白所引起的脑及心血管损害加重。在此后的2、4、6、9、12个月复查血清。若治疗及时则多不留后遗症。
先天性梅毒影响智力吗
先天梅毒是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血源途径感染所致常有较严重的内脏损害对婴儿的健康影响很大,它不仅表现在内脏系统的异常,皮肤粘膜的损害,还有骨损害和血液疾病,更重要的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涉及神经系统可留有慢性脑膜炎,痉挛性瘫痪,惊厥,智力低下,耳聋及视神经萎缩等后遗症。
因此,先天性梅毒是一种严重影响婴幼儿身心健康的疾病,想做妈妈的妇女只要是可疑梅毒感染者,就应该做好孕前产前检查,VDRL试验,并要定期作血清血检查,一旦确诊就应立即进行驱梅治疗。而且对于梅毒高危的新生儿,也要定期随访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晚期潜伏梅毒还会传染吗?
晚期潜伏梅毒大多没有传染性,但是女性患者有可能会经过胎盘而传染给胎儿,发生先天梅毒。
潜伏梅毒如果不加以治疗的话,有一部分患者有可能会发生晚期梅毒。因此晚期潜伏梅毒的患者也需要治疗。它的治疗方案是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每周一次,连续3周;或者是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单位/天,肌肉注射,连续20天为1个疗程,也可以考虑应用第2个疗程,疗程之间需要间隔停药2周。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应用盐酸四环素或者是红霉素或多西环素。
炎炎夏日如何预防脑卒中?季高血压高发的原因是什么?高温天气人的代谢比较快,人的血压也容易出现波动。高温天气,尤其是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人民,出汗比较多,血液的化学成分就会出现变化,往往是出现粘滞性比较高。[详细]
2024-06-18 10:10:40猝死的急救方法!可以靠睡眠来恢复吗?猝死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非创伤性死亡,早期可以通过电除颤治疗,让心脏的波动恢复正常。也可以使用生命支持治疗方法,让基本生命体征得到支持,以免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详细]
2024-06-17 10:49:57出汗后通常不可以大口喝水。如果出汗特别多,大口喝水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还可能导致体内盐分缺失,甚至还会造成胃肠不适的情况。此时建议小口慢慢地补充水分,以免引起不适。[详细]
2024-06-17 10:47:24哪些情况不能献血或要延期献血?哪些情况暂不能献血?献血首先应该满足男性体重≥50公斤,女性体重≥45公斤,年龄在18-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等条件。不能献血的人可分为两种,分别为暂时不能献血人群以及永久不能献血人群。[详细]
2024-06-14 11:17:52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症状?能治好吗?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心血管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感染等。[详细]
2024-06-13 13:14:17热射病主要是因为什么引起的?热射病的典型表现是什么?热射病是一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暴露而导致的严重热应激反应,主要与身体无法有效调节体温有关。热射病可能是高温环境、高湿度、身体活动强度过大、不适当的补水、过度肥胖等因素引起的。[详细]
2024-06-12 15:04:07断食喝水减肥法有用吗水断食能喝什么?断食水什么好处和坏处?喝水断食减肥利于血液循环,促进脂肪燃烧,喝热水能提高肠胃的机能,喝水后能促进血液循环,使内脏温度提高1℃左右,代谢能力提高10%-12%,脂肪燃烧速度也就增快了。 [详细]
2024-06-12 10:32:37糖尿病吃什么粽子好?糖尿病人适合吃糯米、红糖、绿豆等食物。因为糯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且比较容易消化,还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适合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等人群食用,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适量食用。但因为糯米含有较高的淀粉,因此患者不能过量食用,如果患者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较大,不利于病情控制。[详细]
2024-06-11 13:48:57高温天气持续如何保障身体健康?持续高温或热浪,使人体感到不适,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是产生中暑,导致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发病率增加,诱发关节炎和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只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就能够避免高温给我们带来的伤害。[详细]
2024-06-11 13:32:15蚊子吸血时会向人体注入口水吗?蚊子叮咬皮肤时,可能会将唾液等分泌物注入人体内,并导致局部出现异常的皮损。建议患者必要时积极就医处理。[详细]
2024-06-11 11: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