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男子拳击课后猝死,又是谁的“锅”?

近期,新闻报道了一则运动后猝死的案例。一位男士像往常一样到健身房上拳击课,一顿操练下来已是汗流浃背,岂料休息调整之际突然不适倒地,然后就不省人事了。虽经过抢救,但还是没能挽回生命。患者家属为此还将健身房诉至法院,而法院经调查后认为死者本身就有心脏病史,却仍坚持剧烈活动,要承担主要过错。

运动虽好但别踩“红线”

运动本身其实并没有错,强身健体本来就是我们一直提倡的,重点在于要把握好运动时机和运动强度。身体允许的时候就活动一下,但不可一味追求高强度锻炼。

游泳、打球、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是人们最热衷的有氧运动,也是最常见的运动,既可强身健体,也能燃烧脂肪。

不过随着运动强度不断增大,心脏负荷也会越来越重,一旦突破身体耐受极限,就有可能诱发猝死。为了规避超负荷运动风险,专家划定了一条运动时的“红线”——最大心率。运动时心率超过“最大心率”,容易发生意外。

记住这个公式算出你的“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指的是进行运动负荷时,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耗氧量和心率也增加,在最大负荷强度时,耗氧量和心率不能继续增加时心率达到的最高水平。大家可以记住计算公式:成年人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龄(岁)

在运动过程中,人的心率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慢慢增大。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运动是比较合适的,也就是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70%-80%。如果继续上运动量,心率会持续增加,当心率超过最大心率的80%甚至更高时,发生心血管异常的可能性就增大了。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猝死有诱因五种情况别剧烈运动

由此可见,运动性猝死虽然与运动有关,但是归根结底导致猝死的并不是“运动”本身,而是其他各种原因。

运动性猝死的常见诱因有潜在的疾病没被及时发现和诊治;运动前已经非常疲劳或没有精神;日常生活习惯特别不健康;平时不怎么运动,偶尔锻炼一次强度过大。

五种情况不要剧烈运动熬夜后不要运动;喝酒后不要运动;生病后不要运动;劳累后不要运动;运动中有明显不适不要继续运动。

适度运动参考这个标准

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来说,适度运动可以强身健体,也能提高心脏的耐受力和改善心肌供血。对于不同的个体,运动量也是因人而异,需要个体化。对于一般人,适度运动就是“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5至7次,每次30分钟左右就非常合适。

如何判断运动是不是适度?通常情况下,运动时达到轻微的呼吸急促、微汗,停止运动后4分钟内消除呼吸急促,心跳则在10分钟内恢复到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运动前状态,那么这个运动量就比较合适。当然,最科学便捷的方法就是到医院做个检查——心肺运动试验,尤其那些热衷于“跑马”的朋友。

此外,像冠心病患者,尤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患者,不是说不能运动,但是要经过心肺功能评估,并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开展运动。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