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晚间睡觉有「光」,警惕儿童性早熟(2)

3.社会飞速发展,儿童暴露人工光照时间延长,强烈光照、过度的电视和电波光照等也可能对儿童的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从而诱发性早熟。

晚间睡觉有「光」,警惕儿童性早熟

三、光照射对于儿童性早熟的影响?

关于光周期信号与性早熟发病的关系,目前已有一些理论和动物实验提供了间接的依据。这提示我们与光周期信号密切相关的褪黑素对于性早熟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然而具体作用及机制尚未被证实。光周期信号主要通过影响褪黑素的分泌来发挥作用。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吲哚类激素,其分泌具有昼低夜高的节律性,并受到光照的显著影响。

白天或是光照后分泌减少,夜晚或是黑暗中分泌增多,分泌呈现明显的日周期变化,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褪黑素分泌量逐渐减少。人类松果体分泌褪黑素一般3~6岁达最高峰,7~10岁起松果体开始慢慢退化,褪黑素随之分泌减少,而松果体退化的年龄刚好和人类青春发育期开始的年龄一致。同时,褪黑素分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关灯睡觉后,体内褪黑素分泌,进入深睡眠状态,生长激素大量分泌。而开灯睡觉时,干扰褪黑素分泌,影响深度睡眠,而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候是在熟睡时,即深度睡眠状态。对孩子而言,良好的睡眠除了时间要充足,最重要的就是深度睡眠,那么关灯营造“全黑环境”睡觉是一个必要要素。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特别是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出现与年龄不符的性发育特征,如乳房发育肿胀疼痛、腋毛生长、变声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就医。

对于已经出现性早熟症状的儿童,我们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医生通过检查儿童的骨龄、性激素水平等指标来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