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35岁的我,一年4次手术,在ICU躺了28天(6)

图:第四次手术后,沉重的胸引瓶终于被拿掉。但是两根引流管依然先保留抽负压,直到2022年6月17日被取出。

半年过去,我又恢复了手术前的生活。每天抢早高峰、躲晚高峰,项目一个接着一个。上海的节奏还是那么快,我经常忙得飞起。只是也会有些不同,比如现在话说多了我就会出虚汗,还会刻意避免一些呼吸道传染病。不过这些变化也让我感觉更踏实,它们会一直提醒我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并且其实健康无小事,哪怕只是一个小手术,背后可能也藏着致命的危险,需要我们慎重以待。就像船只航行在极地,哪怕水面再平静,也要警惕潜伏的冰山。

何况这些变化还能让我想起那段困境中的种种温暖,比如家人守着一沓病危通知单仍然坚持给我“治到底”;公司老板安慰术后虚弱的我“安心治病,别担心工作”;以及葛棣、卢春来两位专家特地勉励“取管”成功的我“要拥抱新生活”……总而言之,虽然永远不想再经历,但我依然感激这场危机,感激被挽救、感激被搀扶、感激自己最终还是收获了重新生活的底气。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平安健康、温暖顺利。

【专家科普】

胸腺囊肿一般“悄无声息”比较大的需要手术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胸外科主任胡卫东

临床上,胸腺囊肿属于胸腺肿瘤,但是大家无需谈肿瘤色变,胸腺肿瘤包括胸腺瘤、胸腺癌以及胸腺良性病变,胸腺囊肿就是其中的良性病变。与发病率较高的肺癌相比,胸腺肿瘤的发病率要低很多,胸腺囊肿相对更加少见,即便发现也不用紧张,可以依照下列信息做好处理。

胸腺是人体的重要淋巴器官之一,分泌胸腺激素,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在幼儿时期,胸腺相对较大,至成年时胸腺逐渐退缩。成年时期发现胸腺占位病变也就是胸腺肿瘤时需要鉴别胸腺瘤/癌,最容易混淆的是胸腺囊肿。前者一般建议手术,后者常常可以观察。增强胸部CT或者MRI可以鉴别胸腺瘤/癌与胸腺囊肿。

胸腺囊肿一般没有症状,常常在体检中(X线胸片、CT、核磁)发现。通常情况下,胸腺囊肿不需要处理,但是较大的囊肿可以压迫心脏或者大血管甚至气管等重要器官,需要手术解决。一般微创手术(胸腔镜或者机器人手术)即可处理,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胸腺囊肿也可能存在癌变倾向,因此非手术治疗时应密切观察,以及手术后的病理诊断也是非常必要的。

首页上一页...3456 6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