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咳嗽、咳痰的情况较为常见,对于咳嗽有痰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同时配合生活护理的方式帮助缓解,而药物治疗方面用对止咳药是治疗的关键!
咳嗽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当呼吸系统受到病原体的侵袭时,会使得黏膜下腺体肿大从而产生过多的黏液,人体通过保护性反射将其咳出,表现为咳嗽、咳痰的症状。因此及用药物化痰止咳,可以帮助气道黏液排出,达到改善症状、控制病情的目的。临床常用具有宣肺泄热、化痰止咳作用的药物如连花清咳片进行治疗。该药是以中医络病理论为指导,集合传统经典名方及临床实践研制的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创新中药。
该药组方依据“宣肺泄热、化痰止咳”治法,以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麻杏石甘汤(麻黄、石膏、杏仁、甘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明代叶文龄《医学统旨》清金化痰汤(黄芩、桑白皮、贝母、陈皮)清肺化痰,合清半夏、前胡清泄肺热、化痰止咳,山银花、连翘、牛蒡子清热解毒、透热达表,大黄通腑泄肺。组方顺应肺之生理特性,以宣肺祛邪为主,可清泄肺热、化痰止咳,使邪气去、痰火消,咳嗽咳痰的症状便随之好转了。
对于咳嗽、咳痰的情况,除了用药治疗外,生活中还可以这样帮助缓解:
保证睡眠
出现呼吸道感染后,患者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或长时间紧张焦虑等不良习惯,同时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
饮食清淡
饮食方面,需以清淡为主,可多食用苹果、橘子、枇杷等新鲜蔬果,同时注意多饮水,也可加速机体代谢,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帮助加快病情恢复。
以上止咳的方法在出现咳嗽、咳痰症状时可以参考,如果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查明具体的咳嗽病因,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迅速美白、改善口腔菌群、祛除口腔异味、坏牙蛀牙轻松解决……市面上,号称有各种神奇功效的牙膏越来越多。...[详细]
2023-12-01牙膏动辄二三十元,价格越贵效果越好?脂肪在我们体内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供能量,是细胞维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成分,还参与一些激素等的合成,植物油还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E等。...[详细]
2023-11-29都说要清淡少油饮食,可这类人却要增加油的摄入人体最没用的4大器官,很多人已经消失,你身上还剩几个?以上这些器官都有着一个略显悲壮的名字——痕迹器官,它们在过去曾高度活跃,到现在要么已经退化成没用的“花瓶”...[详细]
2023-11-27人体最没用的4大器官,很多人已经消失,你身上还剩几个?据新华社报道,近日,一项新的国际研究发现,增加超加工食品摄入量可能与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等上呼吸消化道癌症发病风险上升相关。...[详细]
2023-12-01摄入超加工食品,或导致上呼吸消化道癌暴饮暴食、不吃早餐、长期熬夜、抽烟酗酒……长此以往,胃病就被一步步“作”出来了!想保胃?想养胃?今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赵静医生与大家一起聊聊养胃护胃的那些事。...[详细]
2023-12-01发起“保胃战”,远离这些折腾胃的行为近期流感高发,流感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详细]
2023-12-01为何打了疫苗还得流感?专家解答8大问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李佳告诉记者,在医药联合门诊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要么是因为担心毒性太大而拒绝用药...[详细]
2023-11-29是药三分毒,教你正确看待药品不良反应连日来,流感、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频发,身边人都在“咳咳咳”,我该如何预防?“咳咳不休”如何缓解?11月27日,记者采访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孙志佳教授。...[详细]
2023-11-29好多人在“咳咳咳”,专家传授缓解妙招11月已经接近尾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依然处于高发态势。...[详细]
2023-11-27一文读懂:流感、鼻病毒、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有何不同?2021年,全球约有5.37亿成人患糖尿病;预计2024年,人数可能会达到7.84亿。中国是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详细]
2023-11-27不想做“糖人”,这些饮食习惯请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