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肌供氧减少,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维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狭窄或闭塞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 [详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缺血最常见的原因,常见的病因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 [详细]
心肌缺血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常见症状包括: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后可缓解,时伴有大汗 [详细]
一、 心肌缺血危险因素的检查 为尽早发现心肌缺血,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进行相关体检,了解有无心肌缺血危险因素,如血脂、血压、血糖、颈部血管超声、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 [详细]
心肌缺血的西医治疗原则 由于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险,因此发现心肌缺血时,要及早治疗。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治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已发生并发症者,应及时治疗,防治恶化,延长患者寿命 [详细]
1、无症状性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患者易发生无症状性心肌梗塞,起病常以并发症的形式出现,如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死亡率明显高于有痛性心肌梗塞患者 [详细]
心肌缺血的预防主要应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包括合理饮食、作息规律、适量运动及药物治疗 [详细]
心肌缺血患者的饮食原则包括: 1.控制热量,保持理想体重。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许多研究证明,长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动物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 [详细]
当发生心肌缺血时,在活动中可能出现胸闷、气短的现象,不过,休息后这种症状可以缓解。但要及时检查处理,防止猝死和心绞痛。...[详细]
2020-11-18 10:16:43当发生心肌缺血时,在活动中可能出现胸闷、气短的现象,不过,休息后这种症状可以缓解。但要及时检查处理,防止猝死和心绞痛。...[详细]
2020-07-24 13:20:20心肌缺血可大可小,如果能做到及早发现,还能加以防范,避免日后出现严重的疾病,这就需要我们对它的症状有所了解。...[详细]
2020-06-30 14:47:48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病率。过多的乙醇可使心脏耗氧量增多,加重心脏负担。...[详细]
2020-06-03 15:50:03心肌缺血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引发的原因可能就是冠心病所导致的。主要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者是出现暂时性的缺血与缺氧,都会引发这种情况。...[详细]
2020-06-02 15:27:24心肌缺血患者的饮食原则包括: 1.控制热量,保持理想体重。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许多研究证明,长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动物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详细]
2020-01-08 14:02:49心肌缺血的预防主要应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包括合理饮食、作息规律、适量运动及药物治疗...[详细]
2020-01-08 14:02:481、无症状性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患者易发生无症状性心肌梗塞,起病常以并发症的形式出现,如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死亡率明显高于有痛性心肌梗塞患者...[详细]
2020-01-08 14:02:49心肌缺血的西医治疗原则 由于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险,因此发现心肌缺血时,要及早治疗。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治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已发生并发症者,应及时治疗,防治恶化,延长患者寿命...[详细]
2020-01-08 14:02:48一、 心肌缺血危险因素的检查 为尽早发现心肌缺血,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进行相关体检,了解有无心肌缺血危险因素,如血脂、血压、血糖、颈部血管超声、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详细]
2020-01-08 14:02:49简介胆结石胸口背疼怎么回事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详细]
简介肾小球坏死是怎么引起的多种原发性疾病与缺血性肾小球坏死有关,而且一些因素已被证明,比如最常见的创伤性血管坏死。而创伤发生后,会导致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导致缺血性肾小球坏死发生。...[详细]
简介低血糖应该注意什么1、注意饮食。对于低血糖的患者而言,在生活中必须要重视个人饮食习惯,首先应该充足的营养摄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