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老年人坚持走路锻炼是养生还是伤身 超过一个范围要留心

许多退休老人习惯于清晨起身散步,午后亦不忘外出透气,与老友闲话家常。散步不仅是他们的社交活动,也是广为人知的养生方法。

走路作为锻炼方式,理论上对老年人的健康大有裨益。随着年岁增长,心肺功能及骨骼关节逐渐衰退,而规律的步行能有效锻炼心肺,通过有节奏的呼吸加强肺部功能,提升肺活量,促进新鲜氧气的摄入及体内废物的排出,同时也增强心脏效能,改善血液循环。

然而,一些老年人在坚持步行锻炼后,非但未见其利,反而身体状况下滑,原因何在?其中,骨关节问题尤为突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量减少,若锻炼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特别是在下肢力量不足时强行进行,容易引发关节损伤,如骨关节炎、软骨磨损等,严重者甚至需接受关节置换手术。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体育活动,相当于每日约6000步,这被视为中等强度锻炼的标准。但对于老年人,这一标准需个性化考虑。若身体状况良好,无严重心肺问题或骨关节疾病,6000步的步行量适合作为养生之用。

然而,特定群体应调整锻炼计划。患有心脏病或处于心血管疾病急性、不稳定阶段的老年人,不宜未经医嘱自行步行锻炼,以免心率过快引发不适。同时,有骨关节病史或正经历关节疾病发作的老人,其运动耐受力下降,6000步可能过量。他们应根据自身感受灵活调整,确保散步后身体感到轻松,无关节疼痛等不良反应,以此为宜。

综观之,走路锻炼于老年人而言,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量。超出了常规推荐的步数,可能会增加健康风险。因此,适时调整并细心观察自身反应,方为上策。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