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60岁以后几个部位要注意防范 很容易骨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常面临骨折和摔倒的问题,这在骨科门诊并不鲜见。骨折情况多样,从家务中的不当弯腰到拉筋锻炼,乃至走路甩手,最危险的是洗澡时滑倒导致髋关节近乎骨折,这些场景频繁发生。

进入60岁后,骨折风险增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要因素是自然衰老,身体如同历经风霜的老屋,维护材料日益稀缺,而外界侵蚀不断,导致结构脆弱,骨骼构成物质减少,强度下滑,易于断裂。其次是饮食偏好转向素食,老年人因胃口不佳、牙齿问题及对油腻肉类的回避,倾向于食用蔬菜和谷物,这虽清淡却导致蛋白质和钙摄入不足,骨质营养缺失,加之体脂偏低,缺乏脂肪保护层,摔倒时易引发骨折。

因此,60岁以上的老年人需警惕骨折风险,采取预防措施,特别是针对易受伤的部位。手指因其灵活且频繁使用,在提重或运动时易受外力损伤,推荐使用购物车或背包减轻负重,避免剧烈运动。手腕骨折亦常见,突发摔倒时可尝试抓握身边物体以减缓冲击。髋关节作为支撑行走的关键,其骨折后果尤为严重,可能导致长期卧床及一系列并发症。

鉴于此,手指、手腕及髋关节成为重点防护对象,建议老年人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并适时就医,特别是当骨密度检测结果不佳时,除补钙还需药物干预。

为预防跌倒,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可进行平衡与反应训练,如单脚站立、直线行走和倒退行走等,增强肌肉力量与关节稳定性。同时,改善饮食习惯,保证肉类、奶制品等多样化营养摄入,促进骨骼健康,减少素食倾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有效降低骨折风险,保障晚年生活质量。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