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后几天是排卵期
1、对于月经比较正常的女性来说,排卵日的计算方法非常的简单。一般是在下个月经初潮之前的第14天,这一天是一个中间点,前面的五天和后面的四天称为排卵期,也就是说,女性的排卵期一般是十天左右,这期间受孕的几率非常的大。
2、对于月经不规律的女性来说,这种方法就不行了,当然她们也有一定的计算公式。排卵期的第一天是以最短一次月经的周期减去18天,排卵期的最后一天是最长一次月经的周期减去11天,这段期间就是排卵期。如果女性月经周期不规律,有的时候提前有的时候延期,那么这种计算方法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并且女性的排卵日会受到外在一些情况的影响而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对于月经不规律的女生来说,最准确的方法还是到医院进行监测排卵才能掌握正确的排卵期。
吃了黄体酮月经还不来怎么办
目前,临床上遇到停经女性,只要不是泌乳素升高引起的,一般会先给予黄体酮进行试验性治疗。使用黄体酮后,如果月经来了,就说明存在孕激素不足的问题,可以继续使用;如果月经还是没来,那么就是其他原因引起的闭经,比如说精神刺激、运动量多大、垂体肿瘤、卵巢早衰、子宫内膜破坏等。
引起闭经的原因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闭经的成因有内分泌系统不健全,肾气不足、怀孕;哺乳期血海不能满盈,催乳激素促使性激素分泌减少等。病理性闭经的原因是由於生殖器下端段的先天性缺陷:其一是处女膜闭锁或后天性损伤造成粘连,使月经不能外流形成隐经或假性闭经;其二是脑垂体损坏,脑垂体肿瘤,原发性脑垂体促性腺功能低下,形成脑垂体性闭经;其三是精神、神经因素有消耗性疾病,性染色体异常,贫血,肥胖,生殖功能性营养不良症及其他内分泌腺影响所致的丘脑下部闭经。
造成月经推迟的原因很多,黄体酮这种激素不是万能的,滥用不但无效,甚至还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服用吃了黄体酮不来月经,女性朋友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炎炎夏日如何预防脑卒中?季高血压高发的原因是什么?高温天气人的代谢比较快,人的血压也容易出现波动。高温天气,尤其是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人民,出汗比较多,血液的化学成分就会出现变化,往往是出现粘滞性比较高。[详细]
2024-06-18 10:10:40猝死的急救方法!可以靠睡眠来恢复吗?猝死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非创伤性死亡,早期可以通过电除颤治疗,让心脏的波动恢复正常。也可以使用生命支持治疗方法,让基本生命体征得到支持,以免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详细]
2024-06-17 10:49:57出汗后通常不可以大口喝水。如果出汗特别多,大口喝水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还可能导致体内盐分缺失,甚至还会造成胃肠不适的情况。此时建议小口慢慢地补充水分,以免引起不适。[详细]
2024-06-17 10:47:24哪些情况不能献血或要延期献血?哪些情况暂不能献血?献血首先应该满足男性体重≥50公斤,女性体重≥45公斤,年龄在18-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等条件。不能献血的人可分为两种,分别为暂时不能献血人群以及永久不能献血人群。[详细]
2024-06-14 11:17:52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症状?能治好吗?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心血管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感染等。[详细]
2024-06-13 13:14:17热射病主要是因为什么引起的?热射病的典型表现是什么?热射病是一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暴露而导致的严重热应激反应,主要与身体无法有效调节体温有关。热射病可能是高温环境、高湿度、身体活动强度过大、不适当的补水、过度肥胖等因素引起的。[详细]
2024-06-12 15:04:07断食喝水减肥法有用吗水断食能喝什么?断食水什么好处和坏处?喝水断食减肥利于血液循环,促进脂肪燃烧,喝热水能提高肠胃的机能,喝水后能促进血液循环,使内脏温度提高1℃左右,代谢能力提高10%-12%,脂肪燃烧速度也就增快了。 [详细]
2024-06-12 10:32:37糖尿病吃什么粽子好?糖尿病人适合吃糯米、红糖、绿豆等食物。因为糯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且比较容易消化,还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适合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等人群食用,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适量食用。但因为糯米含有较高的淀粉,因此患者不能过量食用,如果患者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较大,不利于病情控制。[详细]
2024-06-11 13:48:57高温天气持续如何保障身体健康?持续高温或热浪,使人体感到不适,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是产生中暑,导致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发病率增加,诱发关节炎和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只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就能够避免高温给我们带来的伤害。[详细]
2024-06-11 13:32:15蚊子吸血时会向人体注入口水吗?蚊子叮咬皮肤时,可能会将唾液等分泌物注入人体内,并导致局部出现异常的皮损。建议患者必要时积极就医处理。[详细]
2024-06-11 11: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