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怕不辣,贵州人辣不怕”,这句话可以说流传甚广了,很多人喜欢吃辣椒,甚至顿顿吃饭离不开它。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对辣椒上瘾呢?吃辣椒时应注意什么?
辣椒的成分中含有辣椒素,在我们的口腔和皮肤上,有一些特定的神经受体,与辣椒素结合后会产生“热”和“疼”的讯号,于是,人体就会感受到高温灼热的感觉,其实就是一种痛感。那么,为什么有些人面对这种痛感如上瘾一般,无辣不欢呢?
喜欢吃辣椒的人,在他们刚开始尝试吃辣椒时,都是觉得不太舒服的。但慢慢人们发现,在大脑感到疼痛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例如分泌类似吗啡的物质内啡肽,试图通过产生快感来镇痛。这样,在最初的疼痛之后,反而让人产生了一种愉悦感,也正是这种痛感和快感的结合,让很多人的饮食无辣不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罗津提出一个词来形容这种行为,叫良性自虐,指的是一种通过自虐获得享受的状态,可谓越虐越开心。当人们进行一些消极行为时,其身体和大脑会感受到威胁,但随后他们会发现并不存在危险,因此产生一种“驭体于灵”的快感。简言之就是通过身体不适来获得精神愉悦,之后让人有种如释重负的愉快感。
为什么良性自虐会带来这种快感呢?这是因为人类进化出了一种奖赏好奇与探索的大脑机制,发现新事物会让人感到很兴奋。如果我们吃了一些看起来有危险的东西,最后仍能安然无恙,发现新奇事物后,之前的恐惧感随即转化成兴奋感。因此,良性自虐也被称为“快乐逆转”。
许多人靠辣椒来开胃,但过多的辣椒素会剧烈刺激胃肠黏膜,使其高度充血、蠕动加快,会破坏神经末梢的感觉,长期就会使胃黏膜损伤,引起慢性炎症,严重的会使消化道出血、诱发溃疡,而且过量食用辣椒还会损坏肠道,引起腹泻。此外,有消化道疾病的人,食用辣椒可能还会出现胃痛、肛门灼热、大便干燥等问题。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适度摄入辣椒,不易过多食用。
炎炎夏日如何预防脑卒中?季高血压高发的原因是什么?高温天气人的代谢比较快,人的血压也容易出现波动。高温天气,尤其是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人民,出汗比较多,血液的化学成分就会出现变化,往往是出现粘滞性比较高。[详细]
2024-06-18 10:10:40猝死的急救方法!可以靠睡眠来恢复吗?猝死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非创伤性死亡,早期可以通过电除颤治疗,让心脏的波动恢复正常。也可以使用生命支持治疗方法,让基本生命体征得到支持,以免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详细]
2024-06-17 10:49:57出汗后通常不可以大口喝水。如果出汗特别多,大口喝水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还可能导致体内盐分缺失,甚至还会造成胃肠不适的情况。此时建议小口慢慢地补充水分,以免引起不适。[详细]
2024-06-17 10:47:24哪些情况不能献血或要延期献血?哪些情况暂不能献血?献血首先应该满足男性体重≥50公斤,女性体重≥45公斤,年龄在18-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等条件。不能献血的人可分为两种,分别为暂时不能献血人群以及永久不能献血人群。[详细]
2024-06-14 11:17:52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症状?能治好吗?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心血管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感染等。[详细]
2024-06-13 13:14:17热射病主要是因为什么引起的?热射病的典型表现是什么?热射病是一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暴露而导致的严重热应激反应,主要与身体无法有效调节体温有关。热射病可能是高温环境、高湿度、身体活动强度过大、不适当的补水、过度肥胖等因素引起的。[详细]
2024-06-12 15:04:07断食喝水减肥法有用吗水断食能喝什么?断食水什么好处和坏处?喝水断食减肥利于血液循环,促进脂肪燃烧,喝热水能提高肠胃的机能,喝水后能促进血液循环,使内脏温度提高1℃左右,代谢能力提高10%-12%,脂肪燃烧速度也就增快了。 [详细]
2024-06-12 10:32:37糖尿病吃什么粽子好?糖尿病人适合吃糯米、红糖、绿豆等食物。因为糯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且比较容易消化,还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适合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等人群食用,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适量食用。但因为糯米含有较高的淀粉,因此患者不能过量食用,如果患者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较大,不利于病情控制。[详细]
2024-06-11 13:48:57高温天气持续如何保障身体健康?持续高温或热浪,使人体感到不适,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是产生中暑,导致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发病率增加,诱发关节炎和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只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就能够避免高温给我们带来的伤害。[详细]
2024-06-11 13:32:15蚊子吸血时会向人体注入口水吗?蚊子叮咬皮肤时,可能会将唾液等分泌物注入人体内,并导致局部出现异常的皮损。建议患者必要时积极就医处理。[详细]
2024-06-11 11: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