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服咳嗽药后不能喝水?得看你吃的哪种药(4)

双磷酸盐如阿仑瞵酸钠、帕屈膦酸钠、氯膦酸二钠等对食管有刺激性,须用200毫升水送服,同时在服药后不宜立即平卧,并保持上身直立30分钟。在治疗高钙血症时,可致电解质紊乱和水丢失,故应注意补充体液,使每日尿量两升以上。

注射疫苗小朋友注射疫苗半小时内喝水量应比平时多1倍,半个小时后多给孩子喝温开水,少量多次,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疫苗打完3天内注意饮食清淡,不要吃辛辣、高蛋白食物,如海鲜、牛羊肉、鸡肉、鸡蛋等,以免引起过敏。

造影剂做增强CT或血管造影检查时需注射造影剂,检查后要多喝水促进代谢,促使造影剂排出,以减少造影剂肾病发生。检查后还可多吃流食或清淡食物,多食五谷杂粮、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过敏体质患者,尤其是对海鲜过敏的人,检查前要向医生说明。

化疗药物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每天应喝1-2升水;多喝些白开水或果汁、清汤,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水分及排出化疗药物毒素,降低恶心、呕吐等副反应;也可以促使残留药物排出,减少对肾脏和膀胱的副作用。

易引起泌尿系统损伤的药如某些抗生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噁唑)、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泛昔洛韦)、抗结核病药(如异烟肼、利福平)、抗肿瘤药物(甲氨喋呤、环磷酰胺等),这些药物或者代谢产物经肾排出,如饮水量不足,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损伤,出现结晶尿、血尿、尿痛等。因此,多喝水使尿液中药物的浓度降低,增加尿量加速药物排泄,避免损害肾脏,应保持24小时排尿量在1200毫升以上。

喝水多少这样计算

通常服药时喝60-100毫升水比较合适。有些药物需要多饮水,一般在200-300毫升。对食管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应喝200毫升以上的水。服用胶囊类药物,应喝足量的水,约100-300毫升。服药时多饮水,起推动润滑作用,帮助药物顺利下咽,保护食道黏膜。胶囊剂易粘附在胃壁上,药物不能均匀散开,集中于胃某一部位易导致局部浓度过高,刺激胃黏膜,增加饮水量可加速胶囊溶解,药物吸收和发挥药效。服药后要多喝水,可以促进药物在胃内快速崩解和溶解,加速胃排空,有利药物吸收。

最后提醒,如果病人患有慢性肾炎、高血压、水肿等疾病需要控制水的摄入量时,则服药时喝水量要听取医生意见。

送服药物一般建议用温水(40至50℃),但有些药物的水温则要低于40℃,如维生素类和助消化的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等,以及一些含活性菌类的药物等。总之,服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不清楚的可以寻求专业药师的指导。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