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开学后这个病迎来小高峰!该如何预防?

开学至今近一月,流感季“应声而至”。国家流感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第36周(截至9月10日),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略有上升,以A(H3N2)亚型为主;北方省份流感活动保持低水平。全国共报告6起流感暴发疫情。

上海医疗机构也显示:流感病例明显上升,部分儿科医疗机构上升比例较前增幅超过50%。流感流行通常见于冬春季节,为何今年九月流感流行就已到来?得了流感后还有必要注射流感疫苗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马晓英为市民解读。

流感冬春高发,为何今年提前到来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开学后流感病例迎来小高峰,增幅超过50%。曾玫告诉记者,今年2-4月份流感出现一个较强的流行波,随后进入零星散发,8月初病例数开始有所增加,9月开学后又迎流行小高峰。

往年流感高发于冬春季节,为何今年流感“提前到来”?专家对此解释:新冠疫情后人群需要“还免疫债”,导致全年至今已出现两波流感高发。疫情期间的有效防控,令人体犹如“温室里的花朵”,很少接触外界的病毒和细菌。但从医学角度来说,人体免疫系统是在自然环境中训练出来的,“温室”内免疫能力有所下降,疫后接触病毒细菌感染概率就会增加,抵抗力较弱的儿童、老人等群体更是如此。

记者了解到,此轮流感发病人群以小学生为主,流行毒株为甲型H3N2,与今年2-4月份流行甲型H1N1有所不同。“纵观近4-5年,甲型H3N2散发或者短期小幅流行,很少‘兴风作浪’,导致人群对甲型H3N2免疫水平低,近阶段成为主要流行毒株。”曾玫说。

接种疫苗仍是最有效预防措施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