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医生推荐患者院外购药 究竟有何内幕?(3)

从政策上来说,考核药占比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重压之下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保证药占比达标,有些医院、医生的骚操作就开始了。

比如,为了防止药占比超标,医院会先把高价医保药砍了,然后在院外设第三方药房或者与院外药房合作,让病人自费购买,这样买回来的药就不会被计算进药占比里,也不被计算进医保额度内,还顺带实现了盈利。

此外,为了防止医疗腐败,有些大型公立医院对于每段时间销量排名靠前的几种药品,会采取无条件停止进货的措施,因为用量高就有回扣嫌疑。这也有现实例子,2019年4月,湖南广播电台经济频道《经视大调查》节目曾曝光了一则湖南常德地区多家医院的医务人员收取药品回扣的新闻。新闻称,常德名家医药有限公司是常德最大的医药公司,据医药代表唐某爆料“医生处方多少钱,就按照处方的18%返点给医生,这个钱是名家医药公司在财务那边直接拿现金,用信封纸袋包好,每月按时给医生。”医生的回报则是“把销量做上来”。

有些药品没有进入医院采购名单,医生无意中违规荐药也“喊冤”

各大公立医院能进多少品种的药物,有严格的规定。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处处长李学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一般来说,三甲医院药学部门采购的药物约1500种,但是国家药物集采平台有5万多种药品。实际上有很多药并没有进入医院的采购品种,对个别患者的特殊需求,比如抗肿瘤药物、罕见病的治疗药物,有一些不在药学部门采购单里。这种情况下,医生只能让患者拿着处方去院外购药。

此外,国家医保政策保基本医疗,医院内部的药房无法满足所有病人的需求,院外药房就成了“替补队员”。比如病人需要吃的保健品、维生素等进不了医院,但可以进院外药店。有些医生,出于好心想让患者买到药,却被投诉的例子也并不少见。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