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天热了,一起警惕小朋友嘴里的“水泡”

气温升高,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冬天,呼吸道的传染病比较多,孩子容易受凉发烧。天热以后,紫外线强烈,细菌病毒不容易存活,只要不吃坏肚子(肠道传染病),其他就比较安全了。

手足口病正是一种耐高温,耐紫外线,天热以后(春秋天)流行的“顽强”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是肠道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多发于儿童(占95%),尤其是七岁以下。手足口病的症状和突如其来的感冒差不多。一般包括:

发热,温度通常不高,≦38.5℃,值得提醒的是,温度高的孩子,重症的可能性急剧上升,一定要去医院就诊,甚至要住院治疗。

手掌、脚掌等处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也不痛,但也有些会痛),婴幼儿会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皮疹一般3~4天内消退。口腔或咽喉疼痛,舌头、牙龈和脸颊内侧出现水疱。

这些症状中,口腔的水泡,往往会伴随剧烈疼痛。由于小孩子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准确诉说,所以家长一定要经常注意一下,如果孩子有异常的哭闹,看看孩子嘴里的情况,是否有水泡出现,这些水泡伴随的疼痛,比扁桃体炎的疼痛要剧烈许多。由于成年人发病少,儿时记忆又有些模糊,所以对这种水泡和疼痛往往缺乏直观的印象,容易忽略孩子的哭闹,等发现时候,孩子已经吃了大苦头。

大多数手足口病的病情比较轻,具有自愈性,即使不加干预,症状通常在7~10天内完全消退。患儿的疼痛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家长主要诉求。

手足口病的防治,首要的是隔离和消毒,尤其是预防。口罩+洗手,仍然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最佳组合。

针对症状进行支持性治疗,包括

~保证摄入充足水分,多喝温水;

~发热和疼痛服用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扑热息痛、泰诺等)

~做好口腔、皮肤护理,保持患儿安静。防治皮损部位的摩擦,加剧损伤,使疼痛难以忍受。

~由于目前缺乏足够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利巴韦林等,都有点鸡肋的感觉——不良反应有点多、抗病毒收益有点小。

中医治疗:

手足口病只要能认真预防,接种疫苗,及早发现,就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作者: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税铁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