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怎么引起的(3)

(3)胆总管下端假道伤:多因胆总管探查术中Bakes扩张器强行通过胆总管下端引起的胆总管十二指肠假道伤,除非术中发生大出血一般不易术中确认。术后局部感染破溃形成胆十二指肠内瘘。

3、按损伤部位分类

为了更好的设计治疗方案、便于评价治疗效果,Bismuch对晚期胆管狭窄的病人按损伤部位做了以下分型:Ⅰ距胆总管起始部向远端2cm以外;Ⅱ距胆总管起始部向远端2cm以内;Ⅲ左右肝管汇合部;Ⅳ左侧肝管或右侧肝管;V左右肝管分支处。

(1)胆道系统是肝脏的分泌、排泄通道,它与肠管的正常联通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对消化吸收和全身代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源性胆管损伤,大致可归纳为胆瘘、阻塞性黄疸、手术后胆管狭窄3类:

①胆囊切除术中误将胆管部分或完全切断,术后因漏胆而形成局限性或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经处理后最后导致胆外瘘形成。这种损伤发生之初,手术者若未注意认真检查,大多不被发现。这是由于手术时因麻醉、手术创伤等因素,使肝对胆汁的排泌受到暂时的抑制,胆汁分泌压力降低,手术当时只有少量或者并没有明显的胆汁流出,而未引起手术者注意,从而失去了即期处理的机会。当手术后肝的泌胆功能逐渐恢复,临床上即表现腹膜炎征象或由引流口溢出胆汁。

②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胆囊切除中夹闭或缝扎了肝总管或胆总管造成的急性胆管梗阻,术后早期即表现进行性加重的全身黄染,并相继出现尿色深黄、大便灰白、全身瘙痒等有关征象。

③手术后胆管狭窄,是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恶果。症状出现缓慢,往往手术后数周或数月渐起腹痛,间歇性发热、黄疸。随着病程的演进,在胆管炎发作间期,黄疸亦不能退尽。这往往由于损伤、漏胆,致使肝内胆汁潴留或术后引流后,肝下区及胆管周围组织因胆酸的强烈化学刺激,发生进展性的纤维化、增生,导致胆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并每因胆管炎的发作而逐渐加重。

(2)这些改变造成的危害是:

①破坏了胆肠间的联通,导致消化、吸收障碍,带来了全身的消耗。

②胆汁性腹膜炎造成的全身性内环境紊乱。

③胆瘘形成造成的水盐、酸碱平衡紊乱,又由于它是一个不直接引流胆管的病理通道,甚易因引流不畅反复发生难以控制的化脓性胆管炎。这些都是伤后引起病人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④急性完全性胆道梗阻、手术后胆管狭窄和反复发作的胆道感染,都导致肝实质的损害,若未能及时地处理或处理失败,经久发展成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更加困难,预后亦很严重。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