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正文
肝癌 > 正文

肝癌术后抗复发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肝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肝癌术后抗复发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第二位的肿瘤死亡原因,其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高复发率严重影响肝癌总体外科疗效。探索肝癌术后复发的治疗措施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课题,这种探索目前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肝癌复发转移的分子机制,至今虽屡有重要发现,但据此形成广泛应用的临床靶向治疗还有甚多困难;其二是研究已存在或新的综合治疗措施在预防肝癌复发中的作用,对近期内提高肝癌外科疗效具有实用价值。

鉴于肝癌的复发涉及多个环节,癌细胞侵犯具有不同程度,因此抑制肝癌复发的措施不应单一而应具有多方面的针对性。我们分别观察了局部区域性栓塞化疗,口服卡培他滨、免疫治疗和门静脉癌栓的外科和微创外科处理等对肝癌术后复发的抑制作用。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经皮肝动脉化疗栓(TACE)的价值至今尚不明确。本研究对823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患者(1996年10月至2001年9月)作了预防性TACE的前瞻性观察。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预防性TACE可显著提高肝癌术后总体无瘤生存率,但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的无瘤生存率,表明TACE抑制复发的显著性作用似在术后2年内得以体现,而两组患者的远期(>2年)无瘤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一般认为肝癌术后1~2年内复发多为原发癌播散,而较晚期复发可能为多中心发生,因此该结果似表明预防性TACE对原发癌切除后的微量存留和播散具有较确切的作用,但尚不能排除其对“同时”出现或“异时”发生但间隔时间较短的微小新生癌的抑制作用。

鉴于临床上影响肝癌复发的因素甚多,预防性TACE对具有不同复发高危因素的对象其作用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又对比了预防性TACE对不同病理学特征肝癌的复发预防作用,结果表明对肿瘤直径≤3 cm、有完整包膜、手术切缘距离≥2 cm者,预防性TACE对无瘤生存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换言之,非上述病理学特征的肝癌,术后TACE的预防作用具有显著性意义。

临床上对预防性TACE应施行的次数尚有所存疑,本研究显示术后单次TACE优于多次TACE。考虑到在肝硬化背景下多次TACE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的加重,因此,除非发生于非肝硬化肝脏的肝癌且切除范围较小,否则根治性切除术后的TACE似不宜反复多次施行。

外周循环血和其他肝外隐匿部位肝癌细胞的残留和侵袭也可能是肝癌复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对肝癌进行系统性化疗这一研究从未停止过。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学者曾进行过卡莫氟,叠加氟、氟铁龙等小剂量口服化疗对肝癌术后抗复发的临床观察,但均未体现显著性疗效。近年来,5氟尿嘧啶的一种新的前体药物卡培他滨在肝癌的体外实验中显示出多种机制的抗癌作用,但尚无应用于肝癌抗复发的临床报道。

我们前瞻性地随机选择治疗和对照组各15例进行卡培他滨抗复发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两组的1年复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上对于肿瘤体积较小仅作局部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功能良好代偿,虽有HBV感染但病毒负荷较低者,可将卡培他滨口服化疗作为预防复发的有效措施。但若肝癌病理提示有前述复发高危因素者似应考虑先行TACE,再视肝功能和骨髓抑制状况谨慎选择口服化疗。

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已有较多报道,但除干扰素外,其他免疫治疗的作用尚待进一步证实。本组在不同研究阶段实施了α干扰素、胸腺素α和细胞毒T细胞(CTL)的疗法。结果显示各种免疫治疗应用后患者的1、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指数均优于对照组,但仅CTL组的3年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各种免疫治疗作用强度相比依次为CTL、α干扰素和胸腺素α。既往我们曾报告对临床分期较晚者术后单独应用免疫治疗疗效并不显著,因此在临床选择抗复发治疗时,对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宜首选TACE等作为第一线抗复发措施,围治疗期或治疗后辅以免疫治疗。对根治性切除条件较好且肿瘤病理学提示相对低度恶性免疫学特性的肝癌,免疫治疗和小剂量口服化疗相结合可能具有较持久的抗复发疗效。

肝癌极易侵犯门静脉导致复发和转移。为探讨不同的门静脉癌栓(PVTT)合并程度,不同的手术处理方法对肝癌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我们回顾分析了851例(1996年至2001年)肝癌肝切除病例,比较肝癌伴大体癌栓(PVTT侵犯门静脉主干或一级分支)、镜下癌栓和无癌栓三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提示三组的肿瘤复发率及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肝癌伴大体PVTT者,生存时间缩短。我们比较了肝癌伴大体PVTT者术中作癌栓完整切除、吸除和保守治疗等不同处理后,肝癌复发和患者生存情况,显示不同术中处理组5年复发率和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完整切除组的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吸除组(P<0.05)。而保守治疗组患者均于1年内出现肝内复发,3年生存率为0。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肝切除术的同时作癌栓的术中处理能一定程度地改善预后。完整切除癌栓的疗效虽较吸除癌栓为好,但临床实施时前一措施往往受到PVTT侵犯程度、肝硬化合并程度等因素的限制,后一措施实际应用为多。此类患者术后应加强抗复发措施,其中TACE有一定作用。

肝癌的复发转移是目前肝癌研究领域内的主要课题之一,我们针对肝癌复发可能存在的三个环节,即肝内局部,门静脉,体循环内癌的侵袭,观察了相应治疗的预防复发作用,表明术后TACE、口服卡培他滨、免疫治疗和癌栓的积极处理,对具有特定的肿瘤病理学特性和肝功能代偿状况的肝癌个体可起到抑制复发,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但是建立更为完整、准确的抗复发综合治疗措施尚需要更大量的工作。

据《福布斯》杂志报道,前列腺癌是男性中比较普遍的一种疾病,可是,很多人对这种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本来不应该患上这种病的,结果患上了,本来应该及早发现的却延误了,身为男人,对于前列腺癌,最起码应该了解以下十个事实。

肝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我国肝癌发病情况

在中国尤其是广东省,由于患有乙型肝炎(乙肝)与丙型肝炎(丙肝)的人数较多,所以肝癌的发病高于其它地区,大多数患者是由慢性乙肝进展为肝硬化最终发展成为肝癌。过去由于我国没有普及乙肝疫苗接种,在临床治疗中也未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等原因,导致我国乙肝病毒感染人数多,临床80%以上肝癌患者都有乙肝病毒感染。

我国近年起对儿童普及免费乙肝疫苗接种,对乙肝携带的产妇监测,使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人数大大降低。目前我国五岁以下的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降低到2%以下。这对降低这一代人的肝癌发病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国肝癌发病人群的年龄多集中在50至7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性患者占到总发病人数80%左右。

肝癌的治疗

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治疗与内科治疗,肝癌的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病人情况、肝功能与肿瘤情况等方面来判定。由于大多数肝癌病人都伴有肝硬化,因此检查肝功能情况要了解是否处于代偿期;肿瘤情况包括肿瘤的大小、数目、病理类型和是否有淋巴转移与远端转移等;此外还要考查病人心、肺、肾等全身况状。综合以上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肝癌治疗的早晚、肿瘤的大小、数目以及肿瘤的恶性程度等都会影响到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

肝癌的外科治疗主要有手术切除与肝移植。

1手术治疗

肝癌治疗中首选是早期的手术切除。对于病灶局限于一侧肝叶,肝功能较好,病灶未发生转移的患者优先考虑手术治疗。对于适合和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要尽早手术,这对于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有很大的影响。

2肝移植

对于肝癌病灶小于5cm,病灶数目小于2-3个,病灶未发生转移的患者,可以考虑肝移植,以达根治目的。但由于肝移植手术的费用较高,且可供手术的肝源较少,目前采用肝移植的病人并不是很多。

内科治疗

尽管肝癌外科手术有根治的希望,但很多患者在发现疾病时都已处于中晚期,并伴有转移,已经不能手术,这时应采取内科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延长寿命。由于肝癌常伴有疼痛,因此通过各种治疗方法可缓解病人的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内科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不能或不予外科治疗的患者。

一、消融治疗

1射频治疗

2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法

在B超或CT的引导下,经皮穿刺至肿瘤内,注射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引起肿瘤细胞蛋白变性,导致肿瘤凝固坏死。无水酒精的局部注射对肝脏损害较小。

高强聚焦超声不需要皮肤穿刺,在B超引导下超声波经超声聚焦刀准确聚焦于病灶组织,产生的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4其它:包括激光消融和微波消融等热消融,氩氦刀冷冻消融等,均较少用。

二、介入治疗

中晚期手术不能切除的肝癌目前常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以通过定点动脉给药提高肝癌病灶的药物浓度,从而化疗效果;而无选择的全身化疗对全身细胞破坏较大,不良反应多,因此肝癌化疗常结合肝动脉栓塞进行,全身化疗已很少用。

三、其它方法

肝癌治疗除了手术治疗、消融治疗、介入治疗等方法外,还有放射治疗、基因治疗、生物治疗、中药治疗等,但疗效均不确定。

肝癌治疗尚无国际公认的指南,缺乏统一的规范性,治疗方法常有赖于医师的经验,有一定随意性。如在日本与意大利的肝癌患者内科治疗中以消融方法居多,泰国则是介入治疗为主。在我国各种治疗方法均开展,但各家经验不一。

肝癌预防

对于肝癌的预防要抓好源头,如做好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妇女生育,婴儿出生时即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日常工作中注意远离各种致癌因素。乙肝和丙肝患者应积极治疗,以减缓肝炎疾病进程,减少并发症(特别肝癌)的发生,并且定期复查。近年已有很多新型抗病毒药物上市,乙肝和丙肝可防可治。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