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正文
乳腺癌 > 正文

未婚初产年龄超30易得乳腺癌吗 哪些女性的乳房成“危房”

未婚初产年龄超30易得乳腺癌

未婚是导致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事实表明独身女性、结婚较迟和婚姻持续时间短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普遍较高。初产年龄大于30岁将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哺乳月数多对乳腺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有学者研究认为泌乳在5年以上,可以使乳腺癌的危险性降低30%。通常乳腺癌的发病率随初产年龄的推迟而增高,如20岁前足月生产第一胎乳腺癌发病率仅为初产年龄在30岁以后女性的1/3。此外,哺乳也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

现在医学上把年龄超过35岁才第一次分娩的叫高龄初产。由于年龄过大的原因,先天愚型和畸形等先天异常的发病率要相对高一些,但80%~90%的高龄初产还是会生出健康的新生儿。另一方面,产道和会阴、骨盆的关节变硬了,会造成分娩时间延长,而且还容易引起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症。此外,对产后的育儿工作也会感觉到体力方面的负担。

专家建议指导:

(1)因年龄关系容易疲劳,要充分休息和睡眠。

(2)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适时做好胎教如:听优美的音乐,抚摸胎儿和丈夫一起给胎儿说话,讲故事,给予胎儿早期的良性刺激和训练,促进胎儿身心健康发育。

(3)摄取均衡的营养,注意食盐的摄取量,预防妊娠中毒症。

(4)定期健康检查必不可少,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比如在孕早期应及时做产前筛查或产前诊断,在孕晚期应遵医嘱增加产科检查的次数等。

(5)参加孕期训练班的课程,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孕妇在产前就对分娩过程做好心理和生理的准备,通过呼吸和放松训练,掌握分娩技巧和减轻疼痛的技巧;另一方面掌握有关产后护理、新生儿照顾和护理的技巧,从而充满信心地迎接小生命的到来。此外,还设有孕妇体操,可增加身体的弹性,促进产后体形的恢复。


哪些女性的乳房成“危房”

歌手阿桑走了,年仅34岁,死于乳腺癌。陈晓旭、叶凡、蔡琴、秀兰·邓波儿……提起乳腺癌,我们总能想起这一大串熟悉的名字,她们中有的人战胜了乳腺癌,顽强地活着;而有的则被乳腺癌带走了。自1992年,伊芙琳·兰黛和美国《SELF》杂志的主编亚尼山德拉·佩妮女士设计了第一枚粉红丝带,如今这个小小的丝带已经成为全球乳房健康的标志。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女性朋友们:关爱自己,关爱乳房。

1乳腺癌:红颜第一杀手

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其发病率以每年2%~8%的速度递增。北美和西方发达国家是乳腺癌的高发区。美国1987年乳腺癌发病率为112.4/10万,1999年为350/10万。目前,在美国适龄妇女普查中,乳腺癌检出率为1/8,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亚洲地区乳腺癌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增长速度很快,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据统计,我国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发病率较高,农村发病率较低,因此乳腺癌又被授予“城市女性第一杀手”的称号。专家预测,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将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如上海1990年发病率为37/10万,1995年为42.8/10万。另外,我国乳腺癌妇女发病年龄比美国提前10年,为35~55岁,45岁是发病高峰期。

哪些女性的乳房成“危房”

有些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她们的乳房可说是“危房”,应当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危房”的户主包括如下一些人:

1.乳腺癌家族史:第一代亲属(母亲、姐妹等)中,如果有乳腺癌发病,这个家族就属于高危人群。

2.生殖或内分泌因素:以下人群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3~3倍:①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或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②第一胎的生育年龄大于35岁,或未生育、产后未哺乳;③初次分娩前曾有过多次人工流产;④月经周期短,这说明雌激素作用时间长;⑤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高或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

3.体型:肥胖者,身体高大或“豪乳”女性。

4.良性乳腺病病史:如乳腺增生病、纤维瘤、乳腺囊性肉芽肿等。

5.不良膳食结构:如嗜吃红肉、过食高糖高脂低纤维饮食、爱吃烧烤等。

6.生活中受到精神刺激:发生率较一般人高3.26倍。

自查能够发现早期乳腺癌

乳腺癌高发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早发现。乳腺癌主要表现为无痛、质硬、边界不清的肿块,有时可伴有乳房的局部皮肤改变,如“酒窝征”“橘皮征”等表现。乳腺癌生长在体表,若平时注意,患者本人就可早期发现乳腺癌。因此,乳腺癌的自我检查十分重要。

具体检查方法如下:1.脱去上衣,面对镜子站立,双上肢自然放松下垂,观察双侧乳房的大小、形态是否对称、变形,乳房是否有小凹陷,乳头是否内陷,乳房皮肤是否有橘皮样变。2.仰卧位,左肩下垫一个不太高的枕头或垫一折叠毛巾,左臂上举,左手垫在头下,伸直右手指,将乳房分为4个区,先从上部的中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手指紧贴皮肤按摩检查,切忌用手抓捏乳房。检查以外上区为重点,因为大部分乳腺癌发生在外上区。3.站立伸直手放在腋下,检查是否有肿大淋巴结。4.轻轻抓住乳头,是否能挤出血性呈浆液性分泌物,如有这些分泌物,可做病理涂片查找肿瘤细胞。乳腺的自我检查应在月经干净后4~7天进行,最好每月一次。

2乳腺癌必须综合治疗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是指以外科手术为主,根据不同情况辅以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及其它综合治疗方法,主要方法有: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又分保乳治疗和根治性手术。

2.术后放疗:它能降低局部复发和区域淋巴结复发。保乳手术后必须进行放疗。

3.化疗:化疗是一种辅助治疗,大多用于术前或术后,杀灭隐匿的微小病灶,以免日后血行播散。同时还能使原发病灶缩小,为日后手术创造条件。

4.内分泌治疗:近年发现约60%~70%患者的癌细胞中有雌激素受体。受体检测阳性的乳腺癌应用雌激素拮抗药物可以获得较好的抑癌作用。其经典的药物是他莫昔芬(三苯氧胺),目前已经发展到芳香化酶抑制药,如来曲唑、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等。

5.乳腺癌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该治疗方法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对失去手术机会、放疗又受到限制的晚期乳腺癌,采用此法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3化疗不可忽视

有人认为乳腺癌只需“一刀切”就会一了百了。其实不然,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文献报告,确诊为乳腺癌时,60%的病人已经有转移灶出现,这些转移灶只有1毫米大小,摸不着、查不出,但即使病灶只有1毫米大小,其癌细胞数量也可能已有100万个,因此,乳腺癌的术后化疗是非常重要的。

1.术前化疗:针对尚未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的全身性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的新辅助化疗。这种化疗可以使肿瘤和局部转移淋巴结缩小;使本来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获得手术机会;使本来不能做保乳手术的患者获得保乳机会;此外,还能通过观察肿瘤或淋巴结对于治疗的反应,判断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且可以指导术后辅助化疗。

2.术后化疗:术后辅助化疗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CMF方案到蒽环类(阿霉素等),再到紫杉类和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和实践已经证实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一般情况下,对于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均应给予术后辅助化疗,化疗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对绝经前患者效果更为显著。EBTCG的一组包括75,000例乳腺癌患者的10年随访资料表明,术后辅助化疗可使50岁以下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37%和27%;50岁以上则分别降低22%和14%。

对于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如果分期较早,10年生存率能到75%,因此应对有高复发风险的患者进行术后辅助化疗。所谓高复发风险包括:年龄小于35岁;肿瘤直径大;脉管瘤栓;雌激素受体(ER)阴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高表达者。

辅助化疗方案——CMF(环磷酰胺+氨甲喋呤+氟尿嘧啶)是最早用于乳腺癌术后的辅助化疗方案,在1985年就有研究显示CMF方案提高了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目前仍用于低危患者、有心血管疾病或对蒽环类过敏的患者。

CAF(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AC(阿霉素+环磷酰胺)等为含蒽环类的联合方案,研究显示与CMF相比,应用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复发风险和死亡风险。

此外,紫杉类药物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乳腺癌,研究显示,对于一些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加用紫杉类药物后,再次降低了患者的复发和死亡风险。对于低危患者术后可给予6个周期的CMF或4个周期的CAF方案或AC方案,高危患者需要6个周期的CAF及含紫杉类药物方案化疗。

4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疾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根据患者情况可以采用全身性治疗,如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或局部切除或放疗用于缓解症状。

化疗方案可以采用辅助化疗中的方案,也可以用其他未用方案,合适的患者可加用靶向治疗。卡培他滨、吉西他宾、长春瑞宾、顺铂等也经常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化疗的有效率为45%~80%。

近年来,由于新的化疗药物、方案以及治疗策略的应用,已经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延长患者的生命,部分患者甚至可以长期生存。几位名人由于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并采取综合治疗而战胜了乳腺癌——如蔡琴、汪明荃、美国女歌手安娜·斯塔西亚、澳大利亚女歌手奥莉薇亚·纽顿约翰和美国“第一夫人”南希·里根等。笔者在此奉劝女士们关爱自己的乳房,经常自我检查,发现乳房有“情况”也不要惊慌失措。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和综合治疗,必定能够取得乐观的预后。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