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孩子抑郁后,共情与支持是治愈的关键!

孩子抑郁后,最需要的是什么?

新学期开始,全国各地来看抑郁症的家庭又增多了。

央视频发布了一个和青少年抑郁相关的视频,里面提到了一个数据,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已达到17.5%。

孩子抑郁后,共情与支持是治愈的关键!

数据来源于《2021年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其中抑郁障碍占比3.2%,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严峻。

抑郁的孩子,他们陷入消极悲观中,对以往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拒绝社交和上学,甚至出现自残自伤等情况,这成为了许多家长的“心病”。

其实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是在求救,他们需要支持,希望家长能帮助自己。

如果我们没有觉察到这个信号,认为孩子是在自甘堕落,指责逼迫或者彻底放手,都会让孩子的处境非常危险。

孩子抑郁不想上学,我是不是太失败了?

当孩子没有动力、消极低沉的时候,我们要尽早感知到孩子的变化,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行为问题。

小陈,女,16岁。

有明显的抑郁倾向,嗜睡,注意力降低,记忆减退,不愿意去上学,对父母有抵抗情绪。

下面是小陈妈妈的自述:

我家孩子出现睡眠障碍是在一年前左右,晚上经常睡不好,失眠到深夜,多次情绪失控哭泣。

这个时候我和她爸爸还没有特别重视,因为当时孩子学习成绩还不错,我们当时以为只是小问题。

后来,孩子间歇性出现了起床困难、嗜睡、无缘无故大哭崩溃等情况,不愿意去学校,需要我们找各种理由和班主任请假。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看到孩子手里拿着小刀在手腕上划着,整个手都是血,我们感到后怕不已,才开始意识到孩子问题的严峻性。

于是我预约了心理医生,结果孩子被诊断为抑郁症。

我感觉天都塌了,内心感到无比难受和挫败:平时孩子表现都很健康,怎么好好的突然就生病了?我们16年的教育投入要宣告失败了吗?

之后的时间里我们听从医生的建议,让孩子开始吃药,顺着她来,不愿意上课就不上了,带孩子外出散心,孩子的情绪状况也好多了。

我以为已经看到希望的曙光,然而现实,给了我一个无情的打击。

暑假快要来了,我们弄了一个打卡让孩子做,包括看书、散步和交友情况等等,孩子没做到的时候提醒一下,也没有强制她。没想到孩子特别抗拒,一看到我们就情绪崩溃,拒绝和我们说话,也不愿意出门了。

我真的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是我们对她的要求太多了吗?真的很担心孩子会废掉,但又不敢用强硬手段,她还能顺利开学吗?

共情是帮助孩子走出的关键

很多家庭中父母没办法接受孩子的抑郁状态,不认可孩子的痛苦和困境,只想着让孩子赶快站起来,回到父母“预设的轨道”上去。

抑郁孩子的状态就像挂在悬崖边上,很多父母不断对孩子说,“你上来呀,快上来”,却没有给予支持性的帮助,这时候的孩子没有力量,完全做不到。

想要孩子重获能量,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明确自己并非管理者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我们是孩子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而不是管理者,你不能用管理的思维去对待孩子。

小陈妈妈在孩子抑郁后反复提到学习、布置任务打卡等,孩子觉得被监督和压迫的感觉又回来了,她认为父母真正在乎的是她的学习情况。这其实就是一种管理者思维。

孩子在抑郁状态下,需要的不是被管理和约束,而是理解与接纳。

你回想一下你是否默认自己与孩子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关系孩子是否发自内心的认可?

我们要做的是去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2.明确短期内孩子无法治愈

抑郁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心理准备。

短期时间内孩子不会立马就有很好的效果,急于求成反而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

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慢慢走出阴霾,陪伴孩子走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积极配合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方案,同时关注孩子的日常变化,及时与他们沟通反馈。

3.放下家长的姿态,去接纳和共情孩子

抑郁的家长常常不理解的一点:孩子从小什么都不缺,怎么就抑郁了?

所以当孩子确诊抑郁后,很多父母表面上是接纳的态度,实际上却不认同孩子的痛苦,甚至觉得孩子矫情。

接纳只是缓兵之计,背后的真正目的还是想让孩子早日复学,而孩子是很敏感的,亲子双方剧烈的冲突虽然是减少了,但彼此的情感联结依然是中断的。

我们要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孩子的痛苦和困惑,尝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情绪,而是给予他们温暖的回应和安慰。

用平等的沟通方式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不是孤单的,有人在真正关心和爱护他们。

总之,共情与支持是孩子治愈的关键。

咨询师引导小陈父母明白学业不是人生唯一的选择,停止目前“步步紧逼”的模式,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多去共情和肯定孩子,提升孩子的能量状态。

被长期强烈的负面情绪裹挟吞噬的孩子,没有动力前进,需要充分的疗愈和滋养。

小陈看到父母的改变后,她轻松了不少。当孩子相信自己是被父母无条件爱着和接纳的时候,她开始拿回了自己的内在状态,也慢慢拥有了改变的勇气。

咨询师引导她看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提高自我觉察,邀请父母一起制定合理的复学计划,帮助小陈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经过一个多月的咨询,孩子的情绪和睡眠状况稳定多了,自伤行为也得到了控制。以前父母和孩子都是羞于开口的状态,现在双方能够正常表达自己的需求了,亲子关系得到改善。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