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问诊2小时拍片5分钟,“先检后医”难在哪儿?(2)

比如,患者所患疾病类型较多,既涉及呼吸系统,又涉及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检查和诊疗没有同一性,找不到可以合并的同类项,“先检后医”就难以实施。

过去,有医院探索推广“先检后医”,也有医院尝试开设检验门诊,但不管是哪种模式,“先检后医”只能做患者必须做的检查,比如给糖尿病患者测血糖、给心脏疾病患者做心电图等。

有业内人士认为,诸如做胃镜、拍X光片、做B超、验血验尿等检查项目,均可实施“先检后医”。但多数医务人员并不同意这一观点,因为检查是诊疗的一部分。这就好比医在药之前,药为医服务,要确保先诊后方、先方后药的诊疗顺序一样。做胃镜和拍X光片等有创性检查,更要严格按照适应症行事,不应该绕过诊疗。

事实证明,在不具备特定条件的情况下推广“先检后医”,反而会导致浪费、增加麻烦。比如,给一位心脏疾病患者先做心电图通常不会出错,但常规心电图或许无法满足诊疗需求,当病情复杂时,医生或许还得重做多导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再如,同样是抽血化验,若没有经过医生的诊疗,可能导致化验内容缺乏最关键的一项,不得不重新抽血。

由此看来,当出现大量病情相似患者,且这些患者需要做同一项检查时,“先检后医”可以作为应急手段来加以运用。在平时诊疗中,或许也存在一些探索的空间。比如,可借鉴目前多地推出的急诊分级模式,当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患者时,在分级中增加一个“先检后医”级别,从而安排部分患者先做确实需要做的检查。但这也只能作为特定条件下的应急手段,并不适合作为普遍推广的举措。

总之,在特定的条件下,“先检后医”确实可以优化诊疗流程,但也必须由医务人员有序推进,而不能任由患者自己决定,这样才能在为患者省力省钱的同时,也保证就医安全。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