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重大调整!新冠肺炎改名,将实施乙类乙管(4)

除了强制集中隔离收治的解除,另一个带有「乙类管理」特征的改变是对疑似病人和密接的管理调整。「目前医院里实际操作只有两类患者,阳性确诊患者和其他。疑似和密接的概念已经很少强调。」东部某传染病医院医生李松表示。

「新十条」发布之前,不少北京医生表示「密接」概念已经变化。「前段时间,严格佩戴N95口罩的,或室内距离2m以上、室外距离1m以上戴医疗卫生口罩人员不判定为密接。按照这样的标准,许多医生不用被隔离。」北京某三甲医院内科医生沈清提到。「但现在医院里已经不提密接的概念。」

医疗机构强制核酸检测也逐渐减少。在多家医院的操作中,门急诊患者不必查验核酸报告,疑似病人按照正常病人处理,非必要不查核酸,医务人员也减少核酸检验的频次。

如何平稳有序调整?

早前,部分医务人员对乙类管理有所担忧。

如果贸然进入到乙类管理的状态,医护将面对更大的感染风险。「像肺结核这样的乙类传染病,我们工作时只需要戴口罩。但如果面对新冠只是二级防护的话,我们自己也会担心会有感染风险。」东部某传染病医院感染科医生王平提到,目前医护人员要求采取三级防护。

《通知》中提到,为稳妥有序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 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推动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二)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准备: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按照三个月的日常使用量动态准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服务人口数的   15~20%   动态准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人口稠密地区酌情增加;药品零售企业不再开展解热、止咳、抗生素和抗病毒 4   类药物销售监测。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