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 > 正文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治疗好 分泌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治疗好

据了解,慢性鼻炎是人们的健康杀手之一,要是患上慢性鼻炎的人必须积极治疗。没患上慢性鼻炎的广大朋友们平时也要预防好,不让慢性鼻炎有机可乘。那么什么原因会导致慢性鼻炎?小编给大家解释一下。

(1)周围环境:当工作或生活环境处于干燥、粉尘或有害物质污染的状态下,例如汽车尾气、装饰材料和食品添加剂等,鼻腔黏膜很容易受到刺激和损害从而引发炎症,导致患上鼻炎。

(2)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多人经常有挖鼻子或者为了美观拔掉鼻毛的不良习惯,殊不知挖鼻子、拔鼻毛易致使鼻腔皮肤破损和毛囊损伤而继发感冒,并损伤鼻中隔静脉血管网,导致鼻出血。

(3)鼻子临近器官的病变影响:耳、鼻、喉三个临近器官是紧密结合、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某一器官发生病变,则易导致其它器官的并发症,影响健康。如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可因病变蔓延,继而炎症扩散影响鼻腔健康,引发鼻病。

(4)气候:当气候变化较大的时候,无论是骤冷或骤热均易使鼻腔黏膜受到刺激,从而引发急性或慢性鼻炎。例如在季节交替之际、炎热的夏季或寒冷的冬天,由于气温骤变、温差较大、较热或较冷之时,由于鼻腔来不及适应气候的骤变,此时人们就易患急性或慢性鼻炎。

(5)用药不当:大多数人一旦鼻塞,往往自行用药。由于滴鼻净等药物含有鼻黏膜血管收缩成分,会引起鼻黏膜的慢性中毒反应,如鼻腔长期用药则易导致药物性鼻炎,使病人的鼻炎症状更难解除。

通过小编的介绍,大家都了解了用药不当,气候问题或者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引起慢性鼻炎,所以希望大家注意平时的习惯,有慢性鼻炎就必须及时接受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

家长有时候会发现,宝宝的耳朵里有一些奇怪的黄色液体,因为宝宝也没有谈及哪里不舒服,家长也没当一回事。其实这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分泌性中耳炎会影响宝宝的耳部健康,还能影响到宝宝的听力。那么分泌性中耳炎能自愈吗?分泌性中耳炎又该如何护理呢?

宝宝分泌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宝宝分泌性中耳炎为自限性疾病,有一定的自愈率,在给予有创治疗前患者应该严密观察3个月。分泌性中耳炎是否自愈取决于病因及积液时间的长短。由急性中耳炎遗留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约75%~90%在3个月时可以自愈,鼓室压图由B转为A、C型。

约55%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在3个月时自愈,但是,约1/3的患儿可能加重。在起病时间不祥的2~4岁的患儿中,约25%的患儿自愈时间为3个月。婴儿和小小儿的自愈率更高。2岁以上双耳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在3月以上患儿,在6~l2个月时其自愈者约为30%。

对于处于观察阶段的非高危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干预则百害而无一利,而观察等待对非高危患儿则无害处。需要告知家人患儿听力差,尤其是双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制定改善患儿聆听和学习环境的措施和方案,定期复查,并进行气压耳镜和鼓室压图检查。

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

1、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父母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孩子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切不可盲目乱用抗生素。给药途径多选择静脉点滴,这可以使药物更快地到达病灶,发挥作用。

2、向耳道内滴药是治疗中耳炎的重要方法,滴耳药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使药物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在给孩子滴药的时候,可以让他侧卧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头向一侧偏斜,然后进行滴药。孩子的外耳道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在滴药前应将耳道拉直,以便药液顺利流入耳道。滴入药液后,要用手指轻压孩子的耳屏数次,使药液到达患处。

3、假如孩子的耳朵有出脓的现象,应先用3%双氧水清洁他的耳道,然后再滴药。孩子滴药后要侧卧,待药液渗入组织后再起来活动。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