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菌肠炎是怎么引起的?

弯曲菌肠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经口感染弯曲菌后所引发的,其具体发病原因及机制如下叙述。

1、弯曲菌肠炎的发病原因

可引起人类疾病的弯曲菌(Campylobacter)有空肠弯曲菌(C.jejuni)、结肠弯曲菌(C.coli)、海鸥弯曲菌(C.laridis)、胎儿弯曲菌(C.fetus)的胎儿亚种及痰液弯曲菌(C.sputorum)的黏膜亚种等。本菌为革兰阴性,螺旋形或S形,不形成芽孢,菌体一端或两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此菌微需氧,有侵袭力,含内毒素,也可分泌外毒素如肠毒素。空肠弯曲菌在体外存活力较强,在4℃牛奶中可存活160天,室温可存活2个月以上,但对一般消毒剂敏感,58℃5分钟即可杀死。

2、弯曲菌肠炎的发病机制

弯曲菌经口感染后,在小肠上部的胆汁和微氧环境中增生,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在肠道的致病主要取决于该菌的直接侵袭力。目前较为明确的是,可溶性蛋白PEB1和趋化蛋白(chemotacticprotein)在该菌的黏附和定植中发挥作用。此外,有些菌株还能产生肠毒素、类似霍乱肠毒素,能引起患者稀水样腹泻;细菌破裂后释放大量内毒素,可引起发热等全身症状。

病理变化主要在空肠、回肠和结肠。肠黏膜呈弥漫性出血、水肿、渗出性病变;镜检下小肠绒毛变性、萎缩,黏膜固有层大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有时可见溃疡及陷窝脓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伴有炎症反应。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