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鼻疽杆菌是一种腐物寄生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球状杆菌,需氧生长,对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抵抗力较强。见于土壤和地表水中,人接触污染的土壤或水,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吸血昆虫叮咬等感染发病。人与人之间未见相互传染。
1、发病原因
本病病原体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pseudomallei)。本菌于1912年首先被Whitmori和Krishnaswami在仰光确定。因其形态与培养特性类似鼻疽杆菌,血清学上又有明显交叉,当时将其命名为类鼻疽杆菌(Pseudomonaspsedomallei),1921年又将其改名为惠特莫尔杆菌(Whitmore’sbaciilus),于1957年易属,改名为类鼻疽假单胞菌。1993年国际上根据其新发现的生物学特性,将其定名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因国内广泛使用类鼻疽杆菌,所以本节仍用此简称。类鼻疽杆菌为短而直的中等大革兰阴性球杆菌,长1~2μm,宽0.5~0.8μm,多单在,偶成对或丛集,不形成荚膜及芽孢。一端有三根以上鞭毛,故运动活泼。普通染色常见两极浓染,用感染脏器样品制备的压印片染色时,可见菌体周围有不着色的白圈,即所谓伪荚膜。本菌为需氧菌,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加入甘油可促进生长。在4%甘油营养琼脂上培养24h,形成正圆形,中央微隆起,呈光滑型菌落,48~72h后变为粗糙型,表面出现蜂窝状皱褶,并呈同心圆状,培养物有强烈的霉臭味。本菌生化反应特性活泼,能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左旋核糖及蔗糖等,产酸不产气,但不分解左旋木糖。其与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鉴别见表1。
本菌含有两种主要抗原,一为特异性耐热多糖抗原,另一为与鼻疽杆菌相同的不耐热蛋白质共同抗原;其次还有鞭毛抗原。根据其不耐热抗原的有无,又可分为两个血清型:Ⅰ型菌具有耐热和不耐热两种抗原,主要分布于亚洲地区;Ⅱ型菌只有耐热抗原,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和非洲地区。类鼻疽杆菌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较强,在粪便中存活27天,尿液中17天,腐败尸体中8天,在水和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在自来水中也可存活28~44天,据国内广州观察该菌在约含40%水的土壤中经726天仍存活。加热56℃,10min可将其杀死,各种消毒剂常用浓度迅速杀灭本菌,但苯酚和甲酚皂溶液的杀菌效果不理想。一般选用5%的氯胺T(chloramines-T)作为常规的消毒剂。
月劳病病因:凡妇女生产(正产、流产、刮宫、引产)后,子宫内膜肌肉层、浆膜层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一般要6―7个星期才能彻底恢复,在此期间,夫妻同房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详细]
2020-01-08 17:38:05不排卵的原因有:1、垂体功能障碍:垂体腺瘤,席汉综合征,结核或梅毒肉芽肿。2、下丘脑障碍:分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类。前者包括特发性间脑性无月经,心因性无月经,功能性高催乳素血症,神经性厌食症;后者包括间脑部肿瘤,脑炎后,头部外伤后[详细]
2020-01-08 17:38:06阴道斜隔的发生是由于在胚胎时期,致畸因素的作用引起的,其具体发病原因及作用机制如下所述[详细]
2020-01-08 17:38:06一、发病原因病因尚不完全明了。患者多伴有慢性输卵管炎,有报道该病与输卵管结核并存、也有发生于输卵管结扎之后者。二、发病机制原发性输卵管癌的病理变化如下:1、局部输卵管上皮全部为癌组织所代替[详细]
2020-01-08 17:38:05肾阴不足,肝火上亢所致的眩晕。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详细]
2020-01-08 17:38:04一、发病原因外阴天疱疮的发生需要诱因,某些药物、食物可诱发天疱疮[详细]
2020-01-08 17:38:021、平时所吃的油腻、辛辣的食物及化学合成的药物会加重肝脏的负担,致使血液循环不畅,这时肝脏充血并且下腹腔静脉受压,就导致肝火上升。2、肝火多由外界刺激引起,生闷气等都会引起肝火上升,所以调整自己的情绪也非常重要[详细]
2020-01-08 17:38:02如输卵管结核这种内生殖器结核一般认为是继发感染,盆腔脏器受累后病变可以向邻近器官直接蔓延,首先侵犯输卵管。输卵管黏膜的构造有利于结核杆菌潜伏,结核杆菌可在局部隐伏1~10年甚至更长,一旦机体免疫力低下,可重新激活而发病[详细]
2020-01-08 17:38:03职业性痤疮分为油痤疮和氯痤疮,二者的发病原因具体如下所述[详细]
2020-01-08 17:38:02(1)外感性发热:许多外界致病因素都可引起发热,其中以温热之邪最为重要,包括风邪、暑邪、燥邪及火邪。阴寒一类邪气引起的外感发热其势轻微[详细]
2020-01-08 17: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