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丝菌病易导致什么并发症(2)

2.眼孢子丝菌病 已报告50余例,波及眼睑、泪囊、结膜者占2/3。70%无其它部位孢子丝菌病,故属原发感染,且很少有附近淋巴结病变。如48例中仅5例有淋巴结肿大。其损害呈溃疡或树胶肿性,病程与原发皮肤型相同。

3.系统性孢子丝菌病 较少见,主要发生在糖尿病、结节病及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患者中。此型较皮肤型含菌量更多,病理切片更易找到菌。可由血源播散而波及皮肤、骨骼或肌肉,也可致肾炎、睾丸副睾炎、乳腺炎,偶可波及肝、脾、胰腺、甲状腺及心肌等,播散时常发生高热(39℃以上)、厌食、体重减轻及关节僵直等。

4.孢子丝菌脑膜炎 极少见。可致眩晕、头痛、精神错乱、体重减轻等。脑脊液中蛋白可超过400mg/100mL,细胞数达200~400/mL,主要为淋巴细胞,培养可找到申克孢子丝菌。尸检可见大脑皮质散布许多肉芽肿性小脓疡。

(五)肺孢子丝菌病

由播散波及肺者极少见,迄今仅报告30例。主要由吸入孢子而发病。多见于酗酒者。分两型:

1.慢性空洞型 病程如其它肺真菌病,起病为急性肺炎或支气管炎伴发热、咳嗽、乏力等,好发于肺炎,常误诊为结核,当变成慢性肺炎有结节性损害、薄壁空洞、纤维化及胸水时才被重视,发展严重时空洞增多致干酪样坏死而致死。

2.淋巴结病变型 肺门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可先被波及,有时可致支气管堵塞或自愈,常误诊为原发肺结核,1∶100 OT试验阴性。有时病程可迅速发展。 在X线检查时,第一型见急或慢性肺炎,其广布的粟粒性浸润可如肺结核,其局限病灶可如肿瘤,两者均可发展成空洞;第二型主要是纵隔变宽,可历时甚久,有时也可见散在阴影和肺不张,提示有淋巴结及肺实质的感染。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