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应该做哪些检查(2)

(3)蛋白代谢功能试验:低蛋白(A1b)血症是肝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低A1b血症和高球蛋白血症是诊断肝硬化的特征性血清学指标,血清前A1b因其半衰期仅1.9天,故在肝实质损害时,变化更为敏感,下降幅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一致,其变化机制与Alb相似。

①甲胎蛋白(AFP):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活动性)时可有短期低,中度升高,AFP的增高标志肝细胞的再生活跃,在有广泛肝细胞坏死的病人中,AFP增高可能预后较好,病人出现极高的血清AFP水平,以肝细胞性肝癌可能性最大。

②血氨测定:重型肝炎肝衰竭时不能将氨合成为尿素排泄;肝硬化门一体侧支循环良好病人血氨均可增高,氨中毒是肝性昏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血氨水平与脑病的发生和重度也可不一致。

(4)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动度(PTA):肝病时相关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引起Pt延长,Pt延长程度标志着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衰竭的程度,且其相关凝血因子半寿期很短,如Ⅶ(4~6h),Ⅹ(48~60h),Ⅱ(72~96h),因而能较迅速反映肝衰竭情况,重型肝炎PTA多在40%以下,PTA降至20%以下,常常预示预后不良,Pt延长也可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陷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及维生素k缺乏者等情况。

(5)脂质代谢有关试验:血清总胆固醇(TC)在重型肝炎时明显降低,有人认为TC<2.6mmol/L时预后甚差,血清三酰甘油(TG)在肝细胞损伤和肝内外阻塞性黄疸时可增高。

4、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慢性肝病时细胞外基质(ECM)的形成与基质的降解失衡,致ECM过度沉积而形成纤维化,检测血清中的基质成分,其降解产物和参与代谢的酶,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

5、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患者病理类似原发性Ⅰ型MPGN,但可见较密集的巨噬细胞浸润,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内可见透明血栓,电镜下见致密沉积物呈指纹样结构,少数患者病理可为原发性Ⅲ型MPGN样改变,肾活检见单核细胞浸润及肾小球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