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方法(5)

③氨甲环酸:0。5~2。0g/d,分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④抑肽酶:系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兼有抑制纤溶酶及因子Ⅹ等激活的作用,呈纤溶,凝血双相阻断,在理论上最适合于DIC治疗,首剂5万U,随后以1万U/h持续静脉滴注,或总量10万~20万U/d,分次静脉滴注。

5、溶血栓疗法

(1)适应证:由于DIC中晚期多伴有继发性纤溶亢进,故溶栓疗法使用较少,仅用于以下情况。

①脏器功能不全表现突出,经前述治疗未能有效纠正。

②DIC末期,凝血及纤溶过程均已终止,而脏器功能恢复缓慢或欠佳。

③有明显血栓栓塞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据。

(2)主要药物:

①尿激酶(UK):常用剂量首剂4000U/kg,静脉注射,而后以400U/h持续滴注,由于本药物作用不具选择性,注入后可致全身性纤溶激活及纤维蛋白原降解,故目前已较少使用,近年国外已研制出一种单链尿激酶,其激活纤溶之作用有赖于纤维蛋白之存在,特异性较强,疗效较强,不良反应较少。

②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为近年研制之高效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在纤维蛋白存在的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激活纤溶酶原作用,常用剂量90万~150万U,于30~60min内静脉注射,或以5000U/(kg·h)持续静脉滴注。

③酰基化的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APSAC):是新型高效溶栓药物,它在体外无溶栓活性,进入血液后与纤维蛋白结合,发生脱酰基水解反应,使纤溶酶原活性中心暴露,激活血栓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促进纤维蛋白降解,与链激酶,尿激酶及重组t-PA比较,APSAC半衰期长,与纤维蛋白亲和力强,过敏反应少,是有效的溶栓药物,在DIC溶栓治疗中已有成功报道,用法:每次30mg,由莫菲管滴入,2~3次/d,连用3~5天。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