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58岁阿姨喝水太少确诊败血症 败血症是一种什么病?

58岁的王大妈,由于全身酸痛无力、阵阵发热,自行吃药未见好转后,她到院就诊。在随后的血常规、尿常规检查中,医生发现其血、尿白细胞都明显升高,还在血液中检测出了大肠埃希菌,最终她被确诊为败血症。

“我咋就得败血症了?”王大妈百思不得其解。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许晓梅博士在进一步询问中了解到,王大妈平时喜欢跳广场舞,但不管多热,出多少汗,她都不喜欢喝水,“有时一天一杯水都喝不到。”但她反而认为水喝得少,“尿也少,省事儿。”最近天气渐热,她开始出现尿不出、发热等症状,她最开始还以为是“上火”,结果竟是败血症。

据许主任介绍,另两名患者因为在旅行途中及长期久坐办公而出现不爱喝水、憋尿的情况,“结果一查,都是败血症。”许晓梅介绍,尿液对泌尿系统内的细菌有冲刷作用,若长期不上厕所,细菌便会在尿道里滋生。当身体免疫力低下时,细菌就有可能进入血液,引发感染,在医学上就叫做败血症,严重败血症患者可能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是死亡。”

许晓梅说,每年初夏,医院接收的由尿路感染引发败血症的患者逐步增多,原因在于,这类患者在出汗多的情况下未及时补充水分,导致尿量减少,尿液对泌尿系统的冲刷作用减弱,导致细菌滋生,进入血液。

许晓梅建议,公众在夏天里要多喝水、勤排尿,同时避免久坐、憋尿、盆浴。若患者出现发热、寒颤、全身肌肉酸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就应及时到院就诊。

败血症是一种什么病

败血症是一种急性全身性传染病,由病原体或有条件病原体产生的毒素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而引起。从字面上理解,这个病并不是一般的病症,因为血液中的细菌,可以随着血液循环播散到身体的各个位置造成相应脏器的脓肿形成,或者通过内毒素等致病因子造成脏器的功能衰竭,严重病例可出现感冒、发热、心肌炎、脑膜炎、肝脓肿、黄疸、急性肾功能不全、肌肉酸痛、败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旦有败血症发生,应该积极进行救治。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