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芒种中医养生 芒种栽玉米收成好吗?

芒种中医养生

芒种,太阳黄经为75度。农历书记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就是说,芒种节气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农谚“芒种忙忙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同一节气的气候特征也有差异。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各种衣物器具极易发霉,所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把这种天气叫做“黄梅天”。另外,我国的端午节多在芒种日的前后,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法。此话告诉人们,端午节没过,御寒的衣服不要脱去,以免受寒。在我国的江西省有谚语:“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短短几句话,反应了夏天人们的通病——懒散。其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所以,暑令湿胜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因此,在芒种节气里不但要搞好雨期的田间管理,更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芒种的养生重点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恼怒忧郁不可有,这样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这里给朋友们介绍几种药浴的方法,所谓药浴就是在浴水中加入药物的汤液或浸液,或直接用煎好的汤药,以蒸气沐浴方法或熏洗全身或患病局部,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药浴的使用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据载,自周朝开始流行就用香汤浴洁身,宋明期间,这种香汤浴传入民间,便出现了专供人们洗芳香浴的“香水行”,逐渐形成了一种习俗。人们择日选用不同的药浴洁身、防病。如春节这天用五香汤沐浴,浴后令人遍体馨香,精神振奋;农历的二月二,古人称之为“中和节”,民间曰为“龙抬头”的这一天,多取枸杞煎汤沐浴,可令人肌肤光泽,不老不病;夏季常用五枝汤洗浴,是为疏风气、驱瘴毒、滋血脉。到了清朝,药浴不仅作为健身益寿的方法,而且广泛用于治疗和康复疾病。

在药浴的过程中,除了水本身的理化作用(主要是温热作用)外,主要是药物对人体的影响。药物水溶液的有效成分,通过体表和呼吸道粘膜进入体内,根据不同药物的组方,可起到舒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等功效。

药浴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浸浴、熏浴、烫敷,作为保健养生则以浸浴为主。

浸浴的具体方法,以五枝汤(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为例:先将等量药物用纱布包好,加十倍于药物的清水,浸泡20分钟,然后煎煮30分钟,再将药液到入浴水内,即可浸浴。有条件的可每日一次,这种药浴方法适用全身浸浴液亦可用于局部泡洗。 

芒种栽玉米收成好吗?

明日,芒种节气。

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第9个节气,也即夏季第3个节气。每年阳历6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75°便到芒种。

“芒种”民间指的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具体讲,“芒”指有芒的农作物,像大麦、小麦,“种”有两个意思,一是种子的“种”,一是播种的“种”。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道:“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思是大麦、小麦等到有芒作物已成熟,抓紧抢收十分急迫,因为此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芒种节气的农事特点

芒种节气是典型的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主要体现在农忙夏收、夏种和夏管。

①忙夏收,是因为小麦已成熟,若遇连雨天气,会使小麦无法及时收割而导致落粒、穗上发芽,烂麦场。

②忙夏种,是由于夏玉米、夏大豆等夏种作物,因其可生长期是有限的,为保证到秋霜前收获,须尽量提早播种栽插,才能取得较高的产量。

③忙夏管,因为“芒种”之后雨水渐多、气温渐高,春玉米等春种的庄稼已进入需水需肥与生长高峰期,不仅要追肥补水,还需除草和防病治虫。

梅雨对庄稼有害还是有利?

芒种期间,我国江淮流域的雨量增多,气温升高,在初夏会出现一种连续阴雨天气,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一般人称这段时间为“霉雨季节”。

梅雨形成的原因是,冬季结束后,冷空气强度削弱而北退,南方暖空气相应北进,伸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但这时北方的冷空气仍有相当势力,于是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相峙,形成准静止锋,便出现了阴雨连绵的天气。

一般来说,我国梅雨季节区域,降水要持续一个月左右。梅雨季节时间长,雨量大,但若出现短时间梅雨期或空梅时,这个地区很可能会发生干旱。所以,梅雨期到来的早晚,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这一时期的雨量,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有重要意义。

所以,民间百姓非常重视梅雨季节。

芒种民间宜忌:喜降水、盼打雷、忌北风

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是夏熟作物收获的季节,这个时节也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之一。民间关于芒种的禁忌大多与气候、粮食丰收相关。

①芒种无雨无丰收。

俗话讲“芒种无雨,山头无望”,意思是如果芒种当日天不下雨,农作物缺水长势沉寂没什么值得期待,粮食将减产。

一些地区在芒种时节,农户们都盼着天下雨。老辈人认为,芒种这天如果不下雨,就预兆这年可能没有好收成,因为这一年可能旱情严重,庄稼因得不到雨水滋润而减产。

因此,人们会在芒种时节祈求雨水降临,以祈求有个好收成。

②芒种打雷年成好。

雷阵雨天气,即民间所谓的“白雨”。如果芒种节气当天打雷,说明会有雷阵雨天气。

一般来说,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对农作物夏收的影响不大,但它带来的雨水对夏播作物的出苗却很有利,对夏秋两季作物都有好处,毕竟在这个时节出现雷阵雨天气,一方面可以为农作物补充水分,另一方面通过打雷可为农作物补充氮素。因此,雷阵雨可提高农作物的收成,要是没有雷声,这一年的庄稼就要歉收。

正因如此,民间认为,芒种当天出现雷声是丰收的号角,预示这一年会有好的丰收,会镇住那些恶劣天气的侵袭,故民间常说“芒种打雷年成好”。

③芒种北风显旱情。

芒种时节的民间禁忌一般都与气候有关。有的地方忌刮北风,当地民间认为芒种刮北风,夏天会发生旱灾,就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收成。谚语“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一些偏远地区,最害怕刮北风,北风一起漫天灰尘,空气里面都是土味,人们都不愿走出家门,害怕呼吸这样的空气。其实植物也是如此,在这样的天气农作物会被呼呼的北风刮倒刮折。

有句话说得好:有风就无雨,风能把乌云吹散,没有雨农作物就得不到浇灌,出现旱情。谚语道:“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