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天价”救命药入医保,距离破解罕见病医治难还有多远(3)

此外,即便是脊髓性肌萎缩症这类已纳入医保药物能够治疗的疾病,患者也有期盼。记者了解到,诺华研发的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治疗药物索伐瑞韦(Zolgensma),患者只需接受一次静脉注射给药,就能实现长期缓解甚至治愈。

由于是一针治愈,索伐瑞韦的价格远比诺西那生钠注射液高,目前在美国的定价为21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50万元),被称为制药史上单价最贵的药物。目前该药已经在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而在今年,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的公示中显示,索伐瑞韦(Zolgensma)在中国递交的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与有药但用不起药的现实困难相比,更让多数罕见病患者期盼的是,缓解当前无药可治的“绝望”。记者了解到,在众多罕见病中,只有不到10%的疾病有治疗药物,大多数罕见病仍处于无药可医的状态。专家认为,从药物研发的角度来说,罕见病患者基数少、研发投入回报极低,导致医药企业在罕见病药物研发方面动力不足。

突破罕见病医治难关,仍有诸多难题待解

用药难、用药贵,仅仅是治疗罕见病诸多难关中最为显而易见的,然而在这背后则是疾病确诊难、药物供给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一系列深层问题等待破解。

首先是罕见病在确诊环节存在难度。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导致确诊难,是罕见病诊断和治疗面临的首要难题。甚至有的罕见病患者,用了二三十年才确诊。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主任委员丁洁表示,以黏多糖贮积症II型(MPSII)为例,患者确诊普遍面临多次辗转,有人甚至超过50次,从开始就诊到确诊差不多要五六年时间。而MPSII导致的器官系统损伤几乎是不可逆的,如果能在疾病早期确诊,给予及时的治疗,可以阻止和延缓疾病进程,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