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区别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与白血病的区别

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区别

一、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由于遗传的基因缺陷致使血红蛋白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所导致的贫血或病理状态。缘于基因缺陷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使缺乏的珠蛋白链类型、数量及临床症状变异性较大。根据所缺乏的珠蛋白链种类及缺乏程度予以命名和分类。

根据病情轻重的不同,分为以下3型。

1、重型

出生数日即出现贫血、肝脾肿大进行性加重,黄疸,并有发育不良,其特殊表现有:头大、眼距增宽、马鞍鼻、前额突出、两颊突出,其典型的表现是臀状头,长骨可骨折。骨骼改变是骨髓造血功能亢进、骨髓腔变宽、皮质变薄所致。少数患者在肋骨及脊椎之间发生胸腔肿块,亦可见胆石症、下肢溃疡。

2、中间型

轻度至中度贫血,患者大多可存活至成年。

3、轻型

轻度贫血或无症状,一般在调查家族史时发现。

二、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致。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

缺铁性贫血一般有疲乏、烦躁、心悸、气短、头晕、头疼,儿童表现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部分患者有厌食、胃灼热、胀气、恶心及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口角炎和舌炎。

除贫血外貌外,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薄平,不光滑,易碎裂,甚至呈匙状甲(见于长期严重患者)。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与白血病的区别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发病机制是由于骨髓的脂肪化,造成骨髓的造血功能下降,造血干细胞减少,导致正常产生的血细胞减少。而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则是造血干细胞在某些条件下变异,不能够成熟分化或正常凋亡,从而大量累积在骨髓内中导致发病。

一听到白血病,大家就觉得特别恐怖,立刻就会想到这个人活不长了。很多人把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归类于白血病,其实这两种是不一样的,虽然有很多相似的临床表现,但是发病机制是不一样的,下面来介绍一下这两种疾病。

发病机制不同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发病机制是由于骨髓的脂肪化,造成骨髓的造血功能下降,造血干细胞减少,导致正常产生的血细胞减少。而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则是造血干细胞在某些条件下变异,不能够成熟分化或正常凋亡,从而大量累积在骨髓内中导致发病。

临床表现不同

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骨髓过度活跃,白细胞增多超过正常数量。患者表现为发热、出血、进行性加重的贫血、以及淋巴结与肝脾肿大。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表现为骨髓增生不良、贫血、出血及感染等,一般情况下没有肝脾与淋巴结肿大的表现。

治疗方法不同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通常采用输血、止血、预防感染等综合的治疗手段,重型再障患者最好进行骨髓移植。而白血病在临床上常采用化学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的方法,少数患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

病程长短不同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较急,一般在3个月左右患者极易死亡。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程较长,如果治疗合理,患者可以维持大约10—20年的生存期,但生存质量不高。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