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频道 >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有哪些症状(2)

3、新生儿细菌性肝炎

大多数新生儿肝脏细菌感染,是由于母亲产道或宫颈感染上行传播致羊膜炎,侵入胎盘而获得,起病急,通常在生后40~72h即发病,有败血症的表现,并常见休克,不足25%的病例可出现黄疸,但出现较早并呈现混合性黄疸,肝脏迅速增大,组织学改变为广泛性肝炎,伴有或不伴微小或巨大脓肿,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杆菌,李斯特菌和B族链球菌,罕见的有棒状结核杆菌,由大肠埃希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孤立性肝脓肿常与脐炎和脐静脉插管有关,细菌性肝炎和新生儿肝脓肿需要大剂量特异性抗生素治疗,少数病例需要外科引流,常有死亡,但幸存病例没有长期肝病的后遗症。

4、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

在我国CMV感染相当普遍,主要引起呼吸道症状,同时引起胆汁淤积,诊断确立需根据从病儿尿或分泌物中检测到CMV(包括CMV抗原或DNA),或血清CMVIgM阳性,CMVIgG抗体阳性不能诊断为CMV感染,因其可来自母体,除非双份血清滴度4倍增高,或2个月时滴度高于母亲。

5、α1-抗胰蛋白酶(α1--AT)缺乏

本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发生胆汁淤积,多在生后3个月内发病,肝功能异常,8个月左右黄疸可自然消退,但多数在5岁后发展为肝硬化。

6、伴有泌尿道感染的新生儿黄疸

感染的婴儿通常是男性,通常在生后第2~4周出现黄疸,表现为嗜睡,发热,食欲不振,黄疸和肝大,除了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外,其他肝功能改变不明显,可有白细胞增多,细菌培养可证实感染原,肝功能损害的机制不清,曾认为与细菌产物(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和炎症反应有关,对感染的治疗可使胆汁淤积迅速消失且没有肝脏的后遗症,代谢性肝脏疾病可与革兰阴性细菌尿路感染同时存在,应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