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抗战时期延安的中医药是这样的(3)

陕甘宁边区各县农村的中医大夫也都陆续公开了自己的秘方,包括治疗接骨、无名肿痛、小儿麻痹症、防治肺痨病、白喉症等的秘方和一些兽医方面的单方。有的中医大夫不仅公开了秘方,还亲自传授技术。

1944年5月24日,毛泽东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说:“我们边区政府的副主席李鼎铭同志是中医,还有些人学的是西医……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作用都是要治好病。治不好病还有医术问题,不能因为治不好病就不赞成中医或者不赞成西医。能把娃娃养大,把生病的人治好,中医我们奖励,西医我们也奖励。”中医科学化,是实现中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中西医结合的实现,是对延安革命队伍长期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1944年10月,在陕甘宁边区文教会议上负责协调中央医疗卫生防疫工作的李富春同志提出“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的目标,为实现中西医合作的统一战线指明了方向。

鼓励技术创新培养中医后继人才

194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15条规定:“推广卫生行政,增进医药设备,欢迎医务人才,以达减轻人民疾病之目的,同时实行救济外来的灾民。”1941年9月1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国医国药奖励优待条例草案》中明确指出,国医执行医疗业务者被称为医士,执行制药业务者被称为药师。这是对中医执业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认可。如果在医药上有所发明创造,还可以申请政府奖励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鼓励了中医药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陕甘宁边区中药种类繁多,而据边区的林业调查报告显示,边区的中草药种类多达65种。遵照党中央“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延安地区军民防病治病的实际需求情况,以“开发边区中草药、精制各种中成药、对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学进行科学地综合研究与改造”为主要任务,以当地出产的中药材为原料,研制生产了多种急需的中成药如止咳丸、红色补丸、胜利茶、红白痢疾丸、八路军行军散、痧症丸、妇科调经丸、止咳散、胃痛散、补脑丸、退热散等。另外,还用化学方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制成麻黄素、黄芩碱、当归油等,或用其他方法制成桂皮酊、陈皮酊等。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