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胆囊息肉症状及治疗 多发性胆囊息肉症状及治疗方法(2)

无论腺瘤的发生是位于隐窝的什么部位,腺瘤组织增生主要是朝向管腔面形成突出向外的肿块,尽管所有腺瘤一开始均是呈广基型生长,但随着腺瘤的变大,一些腺瘤变为有蒂或亚蒂,在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因肠蠕动较强,粪便成形,此处比肠道其他部位更易形成带蒂息肉。

1.大肠腺瘤腺瘤的组织学特征不仅是腺瘤分类的组织学基础,也是腺瘤诊断的依据,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即管状绒毛状腺瘤),腺瘤的组织学切片中常可见绒毛状成分,它是从病灶基部伸出的许多纤细分支,可见有丰富的黏液分泌,索芯由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表面被覆单层或多层柱状上皮细胞,绒毛成分的多少与腺瘤的恶性正相关,因此正确评价腺瘤中所含绒毛量对判断其恶变潜能有一定帮助,应了解同一腺瘤在不同部位,其绒毛成分的分布不一,在不同部位活检所取的组织其病理学诊断可以不同。

组织学上管状腺瘤早期仅见隐窝部由高柱状细胞密集排列,核染色深,杯状细胞减少,消失,病变进展可见腺管明显增生,延长,分支,扩张,腺腔大小不一,上皮细胞增生,向腔内突出,有乳头形成倾向;核浓染,有少数核分裂,但均位于基底,间质有少量结缔组织,小血管和炎性细胞浸润,与管状腺瘤不同,绒毛状腺瘤通常由大肠黏膜表面上皮发生,向肠腔生长,形成乳头状突起肿块,组织学呈典型的纤细绒毛状结构,绒毛常直接连接黏膜面,表面有单层或多层柱状上皮细胞,细胞大小不等,排列规则,核浓染位于基底,核分裂象多见,绒毛的索芯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含不等量小血管和炎性细胞浸润,混合性腺瘤在组织学上呈管状腺瘤基础,混有绒毛状腺瘤成分。

2.大肠腺瘤癌变腺瘤癌变表现为细胞核异型,极性消失,核浆比例增加及出现多量核分裂象等,根据其浸润深度可分为原位癌和浸润癌,两者以黏膜肌层为界,原位癌之所以不转移是因为肠黏膜固有层内无淋巴管存在,因此,临床上所说的腺瘤癌变往往是针对浸润癌而言,绝大多数的大肠癌来自大肠腺瘤癌变,影响腺瘤癌变的因素主要为不典型增生程度,腺瘤增大和绒毛成分增生程度,腺瘤增大和绒毛成分增多均可加重细胞的不典型增生程度,直径在1cm以下的腺瘤很少发生癌变,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而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约为管状腺瘤的5倍以上。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