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健康 > 济南复大肿瘤医院 > 正文
济南肿瘤专科科医院 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膀胱肿瘤专家指出,膀胱肿瘤治疗比较麻烦。如果及时发现,治疗成功的概率更大。以下是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  膀胱肿瘤的治疗比较复杂,应根据病理和临床过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下就来介绍一下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

膀胱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并结合病人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此外,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都是常用的治疗方式。膀胱良肿瘤经手术切除即可,恶肿瘤需要长期持续治疗。

一、手术治疗

1、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可以切除肉眼可见的全部肿瘤,即治疗。又可以对肿瘤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以明确病理诊断、肿瘤分级和分期,为进一步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电切术后并发症少,如止血不满意引起血块积存,可经膀胱镜冲洗净后电凝止血处理。偶有手术者未察觉的膀胱穿孔,可导致尿外渗,患者可有腹痛、发热,一般只需留置导尿管7~10天,尿外渗严重或并发感染者可穿刺或手术引流。发生经尿道电切术综合征即低钠血症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酌情应用呋塞米、高渗盐水对症处理。

2、恶组织膀胱切除术:恶组织膀胱切除术的手术范围包括膀胱及周围脂肪组织、输尿管远端,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男应包括前列腺、精囊,女应包括子宫、附件和前壁。如果肿瘤累及男前列腺部尿道或女膀胱颈部,则需考虑施行全尿道切除。恶组织膀胱切除术并不是膀胱肿瘤的首先治疗方式,但近年研究表明,在一些高危的膀胱肿瘤选择进行恶组织膀胱切除术,较保留膀胱可以获得更佳的疾病控制和生存时间。对分级高且传统方法难治的膀胱癌患者行恶组织膀胱切除术,5年生存率约为80%。对膀胱灌注治疗没有效果的高危膀胱肿瘤(如肿瘤进展、肿瘤多次复发、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及膀胱灌注治疗没有效果等),二次电切仍发现高级别浸润肿瘤,或极高危的膀胱肿瘤的患者可考虑行恶组织膀胱切除术,但应除外有严重并发症(心、肺、肝、脑、肾等疾病)以及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目前恶组织膀胱切除术的方式可以分为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以及机器人辅助三种。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进食早、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特点,但手术时间一般要多于开放手术,而且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对术者的操作技巧要求较高,相对开放手术而言其学习曲线明显延长。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手术也已应用于多种尿流改道术,现多采用在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下行恶组织膀胱切除术后,通过小切口在体外进行尿流改道术。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下完成全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手术目前虽然可行,但仍存在争议,只在少数具有经验的中心开展。

3、经尿道激光手术:激光由于其特殊的物理特,可以对组织产生凝固以及汽化的作用,从而对肿瘤起到治效果果。激光手术术中膀胱穿孔发生率低且没有闭孔神经反射,效果及再次发病几率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相近,但术前需进行肿瘤活检以便进行病理诊断,目前适用于乳头状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治疗。

4、光动力学治疗:光动力学治疗是通过静脉注入光敏物质,选择的到达并滞留于肿瘤处,通过膀胱镜导入光纤,以特殊波长的光照射膀胱黏膜,对肿瘤产生直接破坏作用。同时破坏血管和产生免疫作用,膀胱原位癌、控制膀胱肿瘤出血、肿瘤多次复发、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等情况可以选择此疗法。治疗的反作用主要是全身皮肤过敏,因此需要患者在治疗后避光6~8周。约有20%的患者出现膀胱痉挛,表现为强烈的膀胱刺激征,可持续10~12周,减少光暴露可以减少或消除膀胱痉挛的表现。

5、恶组织膀胱切除术联合尿流改道或重建:是一项复杂艰巨的手术,虽然手术方式成熟,但是并发症仍较常见,约1/3的患者会出现至少一个早期并发症(术后30天内),常见的有肠梗阻、出血、盆腔感染、伤口感染、肾盂肾炎、尿路梗阻、急肾衰竭、输尿管吻合口或新膀胱瘘、淋巴瘘等。此外,围术期的死亡率为1.8%~2.5%,主要死亡原因有心血管并发症、败血症、肺栓塞、肝衰竭和大出血。

二、放射治疗

放疗常用的是膀胱外照射方法,包括常规外照射、三维适形放疗及调强适形放疗。放疗的局部控制率约为30%~50%,膀胱肿瘤患者5年总的生存率为40%~60%。恶组织膀胱切除术前放疗与单纯手术或单纯放疗相比,并无明显优越。对于晚期膀胱癌,无法行手术治疗时,通过姑息短程放疗可减轻因膀胱肿瘤造成的血尿、尿急、疼痛等症状。但这种治疗可能会增加急肠道并发症的危险,包括腹泻和腹部痉挛疼痛。姑息放疗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放射膀胱炎。

三、化学药物治疗

对于膀胱恶肿瘤一般均需化疗,主要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化疗,化疗可分为静脉注射和膀胱灌注。化疗以铂类为主的联合方案,主要包括顺铂、吉西他滨、紫杉醇和阿霉素等,放疗可单独或联合化疗一起应用。常见的化疗药物介绍如下:

1、塞替派:塞替派于是一种烷化剂,阻止核酸合成蛋白质。通过导尿管注入膀胱,保持2小时。一般的治疗方案是每周1次,共6~8周,然后每月1次共1年。有研究对膀胱癌患者术后随访2年,塞替派膀胱灌注可使肿瘤的再次发病几率从73%下降到47%,其中对分级低的肿瘤治效果果好,另有16%的塞替派治疗患者有肿瘤进一步浸润和转移。塞替派对原位癌的治效果果不佳。塞替派分子量小,所以容易通过尿路上皮吸收,有15%~20%的患者发生骨髓抑制,故每次塞替派治疗前应先检查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

2、丝裂霉素C:丝裂霉素C具有烷化作用,能与肿瘤细胞DNA双链交叉连接或使DNA降解,抑制其复制,发挥抗肿瘤作用。丝裂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化疗药物,分子量为334Da,比塞替派高,很少被尿路上皮吸收。由于尿液的pH和药物浓度与膀胱灌注化效果果密切相关,因此,有研究提出了丝裂霉素C优化疗法,即碱化尿液和减少灌注期间尿量,与常规疗法相比,可明显延长复发时间和降低再次发病几率,丝裂霉素C治疗的反作用包括化学膀胱炎、膀胱壁钙化以及皮疹等。

3、多柔比星:多柔比星是一种抗生素化疗药物,为广谱抗肿瘤药,对机体可产生广泛的生物化学效应,具有强烈的细胞毒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嵌入细胞DNA而抑制核酸合成,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它的分子量为580D,故极少被尿路上皮吸收。多柔比星的反作用主要是化学膀胱炎,在许多患者中膀胱刺激征非常严重,一小部分患者甚至可发展为长期的膀胱挛缩。故目前临床上已较少应用。

4、表柔比星:表柔比星是一种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与多柔比星的区别只是在氨基糖部分4’位的羟基由顺式变成反式,但这种立体结构的细微变化可使心脏、骨髓毒明显降低。表柔比星主要作用是直接嵌入DNA碱基对之间,干扰转录过程,阻止mRNA的形成。它能抑制DNA和RNA的合成,故对细胞周期各阶段均有作用,为细胞周期非特异药物。表柔比星与多柔比星相比,抗肿瘤活相等或较高,但毒反作用低。表柔比星治疗的反作用主要是化学膀胱炎,少见过敏反应。

5、吡柔比星:THP是多柔比星的衍生物,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和广泛的抗癌谱。研究结果表明,其对耐多柔比星的肿瘤亦有杀灭作用。THP能迅速进入癌细胞,通过直接抑制核酸合成,在细胞分裂的G2期阻断细胞周期,从而杀灭癌细胞,THP治疗反作用主要为化学膀胱炎。

6、羟喜树碱:羟喜树碱是植物类化疗药,是从喜树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为喜树碱的羟基衍生物,与喜树碱相同,主要对增殖细胞敏感,为细胞周期特异药物。作用于S期,并对G2/M边界有延缓作用,还有免疫抑制作用,较喜树碱剂量小、毒轻、抗瘤谱也广,主要反作用也是化学膀胱炎。

7、顺铂:为铂的金属络合物,是重金属抗癌药,作用似烷化剂。主要作用靶点为DNA,作用于DNA链间及链内交链,形成DDP-DNA复合物,干扰DNA复制,或与核蛋白及胞质蛋白结合,产生细胞毒作用,无周期特异。其主要反作用为肾毒和恶心、呕吐,用药同时需水化,给予利尿剂,并同时应用效果止吐药物,其他还可有神经毒、骨髓抑制以及过敏反应等。

8、吉西他滨:是细胞周期特异抗代谢类药物,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的肿瘤细胞,即S期细胞,在条件下,可以阻止G1期向S期的进展。吉西他滨是一种前体药,在细胞内是脱氧胸苷激酶磷酸化的良好底物,在酶的作用下转化成多种活代谢物而发挥细胞毒作用,主要毒反作用为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以及过敏反应等。

9、紫杉醇:是新型抗微管药物,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稳定,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体外实验证明紫杉醇具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可能是使细胞终止于对放疗敏感的G2和M期。紫杉醇过敏反应常见,发生率为39%,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多数为,表现为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荨麻疹和低血压。故治疗前需应用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和H2受体拮抗剂进行预处理,其他毒反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病变、肌肉关节疼痛、胃肠道反应以及脱发等。

四、其他治疗

膀胱灌注免疫治疗除可以减少肿瘤复发外,还可以降低膀胱肿瘤的进展。常用的药物是卡介苗,其他如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2等也可用于膀胱灌注治疗。

济南复大肿瘤医院建议大家:膀胱肿瘤不仅容易导致排尿困倦,还可能形成血尿,对患者构成巨大威胁。如果这种疾病长期未治疗,肿瘤将难以治疗,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对于膀胱肿瘤等疾病,患者需要选择专业医院,积极配合专家治疗,不能忍受治疗。

相关阅读

推荐医生

MORE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