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药和抗癌药中毒性肾病有哪些症状(2)

3、环孢素慢性肾病(CsA-associatedchronicnephropathy):长期环孢素治疗最棘手的并发症是肾功能慢性进行性衰退,环孢素的这种肾损害被称为环孢素慢性肾病,其病因是环孢素的慢性小管间质毒性(chronictubulo-interstitialtoxicity),其病理和临床表现与慢性排斥反应难于区别,代表环孢素慢性肾病最主要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小动脉(arteriole)病变和间质纤维化,而慢性排斥反应的三项主要病理改变为肾内较大动脉(artery)的内膜增厚,间质浸润和纤维化,肾小球硬化,环孢素慢性肾病的血管病变主要发生在小动脉(arteriole),包括小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最近有报道环孢素慢性肾病可累及大动脉,环孢素引起的小动脉病(arteriolopathy)以两种形式发生,其一为循环蛋白在小动脉壁沉积,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其二是内膜增厚,引起血管腔狭窄,这些病变进一步引起瘢痕化,继发血管收缩和缺血导致小管塌陷和间质纤维化,在肾皮质可见不规则的灶状或带状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病变。

环孢素慢性肾病的临床特点是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和动脉高血压,蛋白尿可为轻度或无蛋白尿,尽管环孢素慢性肾病和慢性排斥反应的临床和病理改变非常相似,但是慢性排斥反应血管病变以较大的动脉(Artery)为主,小动脉(Arteriole)病变常与较大动脉病变部位相对应,而环孢素慢性肾病血管病变以小动脉为主,以此可对环孢素慢性肾病和慢性排斥反应进行鉴别。

环孢素慢性肾病的自然病程尚不清楚,在最近2年内肾小球滤过率保持稳定的,接受环孢素治疗的心脏移植受体,Myers等发现有严重的肾组织病变,并提示患者将发生进行性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在接受环孢素治疗的,原来肾功能正常的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也可见相似的组织学改变,这些报道提示长期环孢素治疗能引起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临床上多数环孢素慢性肾病患者在环孢素减量后,肾功能能够保持稳定,但在少数病例,减少环孢素剂量后肾功能并不能改善,对于在发生环孢素慢性肾病的患者是否将环孢素改为硫唑嘌呤这一问题,尚无一致意见,有报道经过5年随访观察,在继用环孢素的患者和改用硫唑嘌呤的病例,均见到血肌酐水平轻度增高,在另一方面,改用硫唑嘌呤的患者面临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但是,由于环孢素不能降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病率,无论在继用环孢素的患者和改用硫唑嘌呤的病例,均面临发生慢性排斥反应而导致移植器官衰竭的危险。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