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介导性肾脏病是怎么引起的(5)

9、补体直接介导肾脏病本病是发生于显然不存在抗原或抗体的情况下,在系膜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内有C3和备解素的沉积。免疫荧光检查常不能发现有补体早期成分及免疫球蛋白。当备解素劈开C3,以C3促激活剂,C3促激活剂转化酶及天然的C3作为辅因子,替代途径即可被激活。上述分子均是正常血清成分时,替代途径激活常常是受控制的,故不会有活化C3的过多沉积。至于替代激活途径如何发生紊乱而招致肾内C3沉积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在主要与C3沉着相关的免疫介导性肾脏病患者中,约半数血清具有一种能直接裂解C3生成活化C3b的蛋白。这种分子C3肾炎因子,是一种分子量为150000的耐热IgG自身抗体。C3b可沉积在肾小球内有吞噬功能的系膜区,内皮下,或沿毛细血管壁C3b结合部位,激发局部免疫炎症损伤。

补体直接激活引起的脊背特点是肾小体内细胞成分的增生及毛细血壁的增厚。这些改变在肾活检中称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它可分为Ⅰ,Ⅱ或Ⅲ型。其中Ⅰ型主要是C3沿毛细血管壁在内皮下沉积,Ⅱ型主要是膜内有致密沉积物。Ⅲ型是Ⅰ型和Ⅱ型的混合。

HIVHIV感染可伴发进行性肾脏病。静脉吸毒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但并非每个患者都有静脉吸毒史。伴有蛋白尿的急进性HIV相关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多见于男性,城市以及静脉应用毒品的黑人,而无蛋白尿切HIV肾病进展较慢的情况多发生在白人,血清阳性的同性恋患者。

组织病理学特征是早期出现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IgM与C3的局灶性沉积,后期肾活检组织呈现更为广泛的整个肾小球塌陷。肾间质常被许多CD8+CD2+的T细胞浸润。肾小球内皮细胞中出现有管网状结构提示病毒的直接进攻或病毒颗粒作为种植的抗原在HIV肾病中导致免疫介导性肾脏病变。此外,HIV患者中免疫复合物型的肾脏累及可能是由于循环中的细菌,病毒或相关肿瘤免疫复合体所致,它们启动了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脏病变。过度的抗体介导性免疫反应也可引起该型肾脏累及的发生,因为多克隆高丙球蛋白血症在HIV肾病感染中已有报道。

先天性补体成分缺乏症可能是由于循环中自身蛋白处理受损所致,这些缺乏症与一些罕见的免疫介导性肾脏疾病相关。已有报道在H因子缺乏患者一种SLE样的综合征以及一种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有肾皮质坏死。其机制未明。但免疫系统的紊乱,过度或缺乏,都可能是易感因素。

首页上一页...2345 5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