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癌细胞并没有扩散为什么还要化疗? 胃肠肿瘤患者如何从腹腔镜手术中切实获益?

手术后癌细胞并没有扩散为什么还要化疗?

相信不少癌症患者会有这样的困惑:明明做完肿瘤切除手术,身体恢复得不错,复查后的病理也显示癌细胞并没有扩散,却被医生告知需要进行放化疗,到底是为什么?有没有必要?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肿瘤切除,不等于治疗结束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手术是将肿瘤病灶彻底切除,能让患者获得根治的有效途径。这个说法不能说错,但也不全对。

通过手术,的确可以切除肉眼可见的成形肿瘤病灶。但恶性肿瘤多为浸润性生长,存续期间会侵袭、破坏周围组织,切除病灶后,体内可能会残留少部分微小肿瘤组织、细胞。

其次,很多恶性肿瘤会通过血管和淋巴扩散转移至别处,以现在的医学手段很难彻底检查出所有隐藏起来的微小病灶,手术的刺激和术后免疫力降低,都可能刺激肿瘤细胞增殖,埋下日后复发的隐患。

更麻烦的是,因为手术的影响,体内的激素与环境出现变化,可能也会激活休眠的静止病灶。已有研究发现,进行肝脏切除手术后,余下组织再生过程中出现了某些癌基因过量表达的情况[1]。

如此看来,做完手术并不等于万事大吉。术后采取放化疗,核心是要杀死癌症病人体内潜藏的癌细胞,是降低肿瘤复发风险的重要手段。

放化疗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术后要不要进行放化疗治疗、如何进行,医生往往要结合肿瘤部位、分期、临床病理报告、病人身体状况等等做出决定,患者可以与医生进行沟通,听从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不过,放化疗的确也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造成正常细胞损伤,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嗜睡、精神萎靡、周身乏力、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脱发等常见问题。

此外,随着化疗次数增加,毒副作用也会增强,诸多不良反应往往会让癌症患者承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也让即将接受放化疗的癌症患者心生恐惧。

这样做,放化疗期间能好受点

为对抗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减少不良反应,减轻痛苦,加快恢复,以下做法值得尝试:

增加营养

放化疗期间部分癌症患者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食欲不太好,只有保证充足的营养,身体才能有较强的抵抗力并能接受各种治疗。

因此,格外需要增加营养弥补消耗,维持正常的身体运转。饮食上,坚持“三高一多”的饮食原则,尽量吃一些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肉、米面、大豆及制品、蔬菜水果,同时多饮水,促进排毒。

改善进食环境,饭前洗脸漱口,让病人和家人一起吃饭等,也是增进食欲的办法之一。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则宜采用“间隙疗法”,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开肥厚油腻,注意少食多餐。

如果身体条件允许,还可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锻炼,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转移注意力、增加食欲。

中药缓解

针对放化疗引起的免疫力低下、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问题,中医多采取扶正祛邪的方法。

此外,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明,中药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等途径来达到抗肿瘤的疗效[2]。与西医的手术、放疗、化疗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针对抗放化疗期间出现的疲劳、乏力、精神不振问题,常采用补气中药,党参、黄芪,具有补气固表之效。

针对化疗药物导致头发稀疏、脱发的年轻人或女性,可服用黄精,补益精血、养血生发。

放疗导致的口干、烦躁,可使用玉竹、南北沙参、石斛等养阴生津的药物皆有利于缓解症状。

针对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副作用,素有仙草之称的灵芝,可以固本扶正、滋安补神,减轻副作用影响。此外,31年只钻研灵芝种植与研究的仙芝楼,曾联合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究分中心共同研究,灵芝孢子破壁前后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差异实验。结论指出,灵芝孢子破壁后其有效成分更易于在人体消化环境内释放[3]。

面对既定事实,焦虑和害怕都于事无补。听从医生指导,吃好喝好睡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和主动的态度去面对,才是关键。


胃肠肿瘤患者如何从腹腔镜手术中切实获益?

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的两项关于早期宫颈癌手术方式的研究[1-2]显示,微创手术(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治疗)患者的生存预后劣于开放手术,这在业界掀起了一层波澜。

建立数据库、加强研究协作、

规范技术应用为工作之重

李教授介绍,1991年美国Jacobs进行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3]。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在技术层面上已经非常成熟。当下,除了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之外,专委会的工作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二,促进上海同行之间的临床研究协作。通过进行临床研究,取得循证医学证据,为未来建立胃肠肿瘤腹腔镜手术相关指南奠定基础。

第三,在循证医学证据下,规范推广胃肠肿瘤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目前,腹腔镜新技术、新术式层出不穷,同时也带来一些隐患。如前所述,近期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关于早期宫颈癌的研究显示,与接受开放手术的患者相比,微创手术患者的生存率更低、死亡率更高;远期生存是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然而,在前述研究中微创治疗结果不尽人意。李教授强调:“我们需要创新,但一定要在规范的循证医学证据下去推广。”

据了解,2017年,李心翔教授牵头发起了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T4期结肠癌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临床研究”,目前该研究进展顺利,纳入国内27个分中心,已入组近200例患者,有望为腹腔镜治疗T4期结肠癌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李教授殷切希望,我国大样本的优势能真正转化为临床研究的优势,让中国学者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多声音。

腹腔镜具有高清、放大的优势,

疗效不劣于开放手术

早在2002年,《柳叶刀》杂志就公布了西班牙Lacy等的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4],5年研究数据显示,结肠癌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在肿瘤复发、癌症相关生存方面疗效相当;甚至在亚组分析中,III期患者腹腔镜手术疗效优于开放手术。

随后,2004年美国COST[5]以及2015年英国CLASICC试验[6]等均在国际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发布了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数据,均证实结肠癌腹腔镜手术在长期的肿瘤学疗效上不劣于开放手术。

但关于腹腔镜手术对直肠癌的疗效方面,目前的研究证据还存在一些争议。201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COLOR II试验的3年随访数据显示,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与开放手术组相似[7]。

然而,《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的两项关于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研究(ACOSOG Z6051[8]、ALaCaRT[9])结果显示,均未能证明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与开放手术的非劣效性,腹腔镜手术可能会有更高的环周切缘阳性率等。

腹腔镜手术有哪些优势?李教授介绍说,以直肠癌为例,特别是肥胖的男性患者,骨盆非常狭窄,开放手术视野甚是受限。外科医生行话说“看得清楚,才能做得清楚”。而腹腔镜的优势恰恰在于其高清、放大作用,可放大3~5倍,甚至达10倍以上,可让外科医生能更清晰地看见每一个微小的淋巴结转移、每一根细小的神经血管,从而使手术层面更精准、肿瘤清扫更彻底,同时也增加了保肛的机会。所以,在胃肠肿瘤领域,尤其是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更具优势。

当然,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腹腔镜手术,比如,有严重肠梗阻的患者、严重肠粘黏的患者、需做多脏器联合切除的患者等,均需行开放手术。“开放手术是一项基本技能,任何一名腔镜外科医生都必须掌握。在腔镜时代,仍然要重视培训年轻医生的常规开放手术技能。”李教授强调。

技术可行兼方案合理,患者方能获益

谈及腹腔镜手术的预后问题,李教授表示,预后不是单纯由手术决定的,而是由综合治疗的水平决定的。若医生腹腔镜技术没有掌握好,那么会因技术的原因导致肿瘤切除不彻底、复发等。而当技术非常成熟时,再靠技术来改善患者预后是很困难。因为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即使进行根治性手术,也可能产生复发和转移。

以直肠癌为例,已有大量的证据证明,若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不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而直接手术,其术后复发的概率肯定高于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患者。

可见,总体的治疗规划应摆在第一位。李教授强调,“技术的可行性并不代表治疗的合理性。就像前面提及的宫颈癌微创技术很漂亮,但是患者的结局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只有整个治疗方案是合理的,技术是可行的,患者才能从中得到最大的获益。”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