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北京市启动门诊看慢病跨省直接结算!

近日,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市试点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正式上线运行,首单异地参保人员来京就医的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直接结算成功。

该名来自青海省的参保人员,因患有乳腺癌,经青海省完成备案手续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门诊就医发生医疗费用179.63元,直接结算后医保基金支付129.63元,个人现金支付50元,减轻了参保人员的资金垫付压力。

或许有人认为,129.63元的医保福利,完全不值得一提。其实不然,此次报销的费用虽然不多,但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首单成功,在多方面都具有开先河的意义。

当前,我国住院跨省直接结算已得到基本普及,门诊跨省直接结算正在大力推进。但与前两者相比,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具有更高的福利、更大的难度。

这是因为,慢性病、特殊疾病(简称慢特病)的病情重、治疗时间长、总体花费巨大,往往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可以说,慢特病保障是医疗保障最突出的一块短板。为了保障好这部分患者,各地均在基本医保的基础之上,再出台其他一些保障措施,比如给予更高比例的报销和更长时间的处方等。并且,各地对慢特病的门诊保障政策差异很大。

患者跨省看门诊时,当然希望在异地也能享受到参保地的这些特殊福利,这给异地和参保地之间的信息交流等,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北京面向全国各地的患者,不同地区慢特病保障政策可谓五花八门,情况更为复杂。这次试点成功,说明跨省直接结算的各项硬件设施、技术条件、管理规则都已趋于成熟,异地看病有望迎来全方位、更彻底的便捷时代。

慢特病患者是异地看病的主要群体,当住院可以直接结算、门诊虽可直接结算却无法享受慢特病的特殊保障政策时,患者为了获得更高福利和减少垫支,就会希望住院,导致一些本来可以在门诊开药的慢特病患者,却需要“住院开药”。这就意味着,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的开通,具有减少不必要的住院和避免医疗浪费等作用。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北京此举为其他医疗举措扫清了障碍。国务院办公厅今年4月下发的《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逐步扩大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将部分治疗周期长、对健康损害大、费用负担重的疾病门诊费用纳入共济保障,对部分适合在门诊开展、比住院更经济方便的特殊治疗,可参照住院待遇进行管理。

当前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加,跨省看病已成为常态,再加上社会老龄化程度加重、随子女外迁的老人增多等,也使慢特病患者跨省看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慢特病患者在异地看病面临更多的急难愁盼,让更高的医保福利能够成为慢特病患者的“随身带”,既是不断提升医疗民生福祉的必然,也是应对社会老龄化和人口流动性增加的有力举措。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