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 > 正文

流行性感冒的病因 流行性感冒有什么症状

流行性感冒的病因

引起流行性感冒的原因是什么?以下就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因介绍:

流行性感冒病毒属于正粘组液病毒科,是一种有包膜的RNA病毒,外观形态呈直径80~100nm的球状或长达数千纳米的丝状。其特点是容易发生变异。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最容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可感染人类,引起爆发或小流行。丙型较稳定,可感染人类,多为散发病例,目前发现猪也可被感染。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

包膜的成分包括膜蛋白(M1,M2)、双层类脂膜和糖蛋白突起。该类糖蛋白突起包含血凝素(HA)及神经氨酸酶(NA)两种类型,均具有抗原性,并有亚型特异性。核壳体为薄螺旋丝状,呈螺旋对称,直径9~15nm,包括核蛋白(NP)、三种聚合酶蛋白(PB-1,PB-2,PA)及病毒RNA;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

1、流感病毒的分型及命名根据病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性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按照HA和NA抗原的不同又将同型病毒分为若干亚型。亚型划分是根据基因分析和琼脂免疫双扩散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公布的流感病毒命名原则如下:型别/宿主/分离地点/分离年代/病毒株序号(血凝素亚型和神经氨酸酶亚型)。例如A/equine/Singapore/3/52(H7/N3),意即:甲型流感病毒/宿主为马/在新加坡分离/时间为1952年3月/亚型为H7N3。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5个亚型(H1~15),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9),与人有关的主要有甲1(H1N1)、甲2(H2N2)、甲3(H3N2)和乙型。

2、流感病毒的稳定性流感病毒在pH6.5~pH7.9间最稳定,对高温抵抗力弱,加热至56℃数分钟后即丧失致病性,100℃1min即被灭活,在低温环境下,病毒较为稳定,4℃能存活1个多月,-70℃可存活5个月以上。流感病毒对干燥、紫外线照射及乙醚、甲醛等常用消毒剂都很敏感。

3、流感病毒的基因组产物

(1)血凝素:H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糖蛋白突起之一,在流感病毒感染和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神经氨酸酶(NA):N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另一类糖蛋白突起。但数量显著少于血凝素。它可以裂解寡聚多糖与末端神经氨酸残基(即N-乙酰神经氨酸,又名涎酸)之间的结合键。宿主细胞表面的血凝素受体即含有与寡聚多糖偶联的涎酸,神经氨酸酶对它们所含涎酸的降解作用具有重要的病毒生物学意义。由于神经氨酸酶在流感病毒复制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神经氨酸酶的活性位点在甲、乙型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保守性。因此,研制中的许多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以NA作为药物效应的靶点。

(3)核壳体蛋白(RNP):即与病毒RNA共同构成核壳的病毒结构蛋白,包括核蛋白(NP)及三种聚合酶蛋白(PB-1,PB-2,PA)。三种聚合酶蛋白均系在宿主胞质内合成,然后再转移到细胞核内。在甲、乙型流感病毒所有结构蛋白中,PB-1是同源性最高的一种蛋白,其功能为负责病毒mRNA合成启动后的延伸。PB-2是依赖于病毒RNA的RNA聚合酶。其功能为识别和结合由宿主细胞聚合酶Ⅱ转录的帽状结构,可从宿主细胞上切下帽状结构并连接到病毒特异性的mRNA的5端上。帽状结构是病毒mRNA转录的引物,起始RNA的转录,在转录后的加工过程中,PB-2可能参与切除mRNA 5端帽状结构。PA在病毒RNA合成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一种激酶或一种解旋蛋白。

(4)膜蛋白(M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结构成分之一,包括M1,M2。M1含有252个氨基酸,是病毒体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多肽,具有型特异性,是流感病毒分型的主要依据之一。M1可能在子代病毒装配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对核糖核蛋白颗粒起保护作用。M2是一种完整的膜蛋白,含有97个氨基酸,仅见于甲型流感病毒。M2以四聚体形式大量存在于受染宿主细胞表面,而在病毒体中含量很少。其功能为质子通道作用,用以控制HA合成过程中高尔基体腔内的pH值,以及病毒脱囊过程中囊泡内部的酸化。

4、流感病毒的变异快速的变异是流感病毒的一大特点。流感病毒变异主要是由于HA和NA抗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HA。这是因为机体针对HA产生的抗体是中和性抗体,故流感病毒通过改变HA的抗原特性可有效地实现免疫逃逸。由于其基因组由多个节段所组成,病毒易于发生变异。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即引起抗原性漂移。这种在较小程度上发生的基因变异,每年或每几年均在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中频繁发生。若两种不同亚型毒株感染细胞,使其基因组发生重组,则可引起抗原性转变,导致新血清型的出现。HA及NA的各自变异不断组合成新的变异株,当变异使人群中对原有流行株所建立的免疫屏障不再能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时,变异株攻击侵入已充分易感的人群,则引起疫情爆发,这是导致流感大流行反复发生的重要原因。显著的变异主要发生于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则少见得多,而丙型流感病毒一般不发生。

流行性感冒有什么症状

突然快速而至的高热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婴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见高热惊厥;部分患儿表现为喉气管支气管炎,严重者出现气道梗阻现象;新生儿流感虽少见,一旦发生常呈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常伴有肺炎,病死率高。

【分类】

一、轻型流感

起病急、病情较轻,全身症状(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与呼吸道症状(喉咙痛、流鼻涕、咳嗽、鼻塞、流眼泪)均很轻。

二、典型流感

开始可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到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也伴随着眼眼睛干涩、喉咙干燥、轻微的喉咙痛。除了上述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有时也会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泻等。

发热与上述此状一般于1-2天达高峰,3-4日内热退,症状随之消失。乏力与咳嗽可持续l-2周。

三、肺炎型流感

即流感病毒性肺炎,24小时内病情迅速加重,表现为高热、乏力、烦躁、剧咳、呼吸困难、发绀,咳有血痰,双肺密布湿性罗音和喘鸣,脉快细弱,病死率较高。此类病人较少见,主要发生于原有心脏病、慢性肺病患者或妊娠妇女、主要常见于小儿、老人或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者。起病时与单纯型流感相似,但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咯血、紫绀等症状。病程可延长3~4周。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X线检查:双肺呈散在絮状阴影。磺胺、抗菌素对本病无效。少数病人可因心力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小儿病死率较高。

四、中毒性流感:以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表现为高热不退,血压下降,谵妄(谵妄是一种急性脑病状态,特点是伴有意识和认知功能障碍,在疾病伴发躯体功能紊乱的时候会造成上述情况。)、惊厥、脑膜刺激征等脑炎脑膜炎症状。

五、脑炎型流感

患者起病骤急,一开始就非常严重,常表现为高热、神志不清,颈项强直(指由于支配颈部肌群的神经受到刺激后,引起的颈部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和疼痛,颈部僵直,活动受限,被动屈曲颈部时有阻抗感,下颌不能贴近胸部。)、抽搐等脑炎的症状。

六、胃肠炎型流感:少见,以腹泻、腹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