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胃镜病理报告怎么看

胃肠镜检查时,若发现糜烂、突起、凹陷或溃疡等异常情况,通常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测来进一步确认病情。很多人面对病理报告时,会对其中的专业术语感到困惑。接下来,将简要介绍如何正确解读胃肠病的病理检查报告。肠道和胃部黏膜分为不同层次,根据病变所在的层次,大致可以将胃肠病变分为三大类:良性病变、上皮内肿瘤病变以及进展性(浸润性)肿瘤病变。每一类的临床处理方法各不相同。

非上皮细胞肿瘤病变涵盖了炎症与良性增生两大类。炎症病变中,如表皮层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可被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而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则分别对应急性与慢性胃炎的不同阶段。对于这类情况,治疗方案从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到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不等,具体需根据病情和检查结果确定。

良性增生病变,如各种类型的息肉和肠化生,虽多为良性,但被认为是潜在的癌前病变,需密切关注。一旦报告中提及此类变化,应在医生建议下安排定期复查或进行内镜下的适当处理。

上皮内肿瘤病变,根据细胞异型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轻度瘤变,虽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但多采取保守策略,如定期胃镜复查和必要时的内镜治疗。重度瘤变因具有高度恶性转化可能,往往需要更积极的介入,包括内镜下治疗或手术切除,以防止病情恶化。

浸润性肿瘤病变,即通常意义上的癌症,依据肿瘤侵犯深度可分为早期和进展期。治疗方案依据肿瘤的分化程度(分化好、中、差)而定,从内镜治疗、手术到辅助放化疗等,强调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的重要性。

拿到病理报告后,可根据上述概述对自身状况有个初步认识,但最终的治疗计划应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