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的原因

太阳核心持续进行的核聚变反应,为太阳系内的行星提供了能量之源,地球因此沐浴在温暖阳光下,孕育生命并促进生物的繁荣发展。通常逻辑认为,接近热源应感受更高温,如围炉取暖所示,然而为何地球上高海拔地区,虽看似更接近太阳,温度反而更低,而非更高?

探讨此现象前,需了解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或液体中,通过分子和原子的热运动及相互碰撞,热量自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传导过程传递的是能量而非温度本身,且并非“寒冷”的转移,如手握冰块感觉冷,实则是手的热量流向冰块。

对流,涉及流体(液体或气体),利用其流动性质传递热量。生活中烧水时,水壶壁的传导与水中分子间的传导共同作用,加上水作为流体的对流,体现了这一点。大气中的气流对流,也是对流的一个例子,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引发雨雪等天气变化。

辐射,无需介质,由物体自身发射电磁波携带能量至外界。所有物体因其分子原子的不停运动而拥有高于绝对零度的温度,并以此形式辐射能量,温度越高,辐射强度越大,波长越短。辐射是宇宙间热量传递的主要途径,使恒星热量穿越稀薄的太空传递至遥远之地。

太阳能量到达地球的旅程分几个阶段,各阶段主导的热量传递方式各异:

1. 从太阳到大气顶层,辐射占据绝对主导,因太空中物质稀薄,传导和对流几乎无法进行。虽然理论上辐射能在真空中无限传播,但稀薄的星际物质会略微反射和吸收,导致热量随距离递减。 2. 进入大气散逸层,太阳辐射使气体电离,温度骤升,但随着高度降低,电离气体减少,温度迅速下跌。 3. 平流层中,臭氧层大量吸收紫外线,温度再次上升,随后又因距地面更近区域的长波辐射减弱而下降。 4. 电离层及以下,受地面长波辐射影响,海拔越高,来自地面的辐射效应越弱,每上升100米,温度约降0.6℃。

地球某处温度的高低,受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的距离及该区域大气组成三因素影响。对于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海拔增加,大气稀薄导致接受辐射转化为热能的效率降低,且电离层内主要依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温度,故海拔升高意味着接受辐射效率降低,温度随之下降。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