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睡觉总是打呼噜可能是疾病信号 需提高警惕

打呼噜在生活中很常见,人们通常认为它与遗传或深度睡眠有关。尽管打呼噜不影响本人的睡眠质量,但它可能打扰周围人的休息。值得注意的是,持续打呼噜可能是健康问题的征兆。

在极度疲劳或饮酒后,打呼噜较为常见,且声音一般不大。但若打呼声大到隔墙可闻,且呈现出无规律、间歇性特点,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不应忽视。

打呼噜可能与以下健康状况相关:

- 肥胖:肥胖个体因多余脂肪压迫气管,在夜间肌肉放松、呼吸方式改变时,更易发生气道受阻,从而导致睡眠时频繁打呼。 - 心脑血管疾病:中年人群常面临高血压问题,这是心脑血管病变的风险因素。此年龄段伴随打呼噜习惯,尤其是已存在“三高”状况者,应警惕。血液循环不良可能加剧夜间呼吸问题,打呼仅是外在表现,应及时检查以预防潜在疾病。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呼噜反映气体通过气道不畅,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导致呼吸暂停。长期缺氧会损害肺功能,甚至引起心律不齐。

为了缓解打呼噜,可以尝试以下措施:

- 调整睡姿:侧卧,尤其是右侧卧,有助于减轻打呼噜。 - 使用适宜高度的枕头:避免枕头过高,以减少颈部弯曲对呼吸道的压迫。 - 维持健康体重:过重者应考虑减重,同时限制烟酒,以减少气道受压风险。

总之,如果打呼噜成为常态,不应简单视为睡眠良好的标志,而是应当重视其背后可能隐藏的健康问题,及时进行检查,确保及时治疗。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