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性肝炎就是由于肝炎病毒使肝细胞破坏、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时,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便被称之为黄疸型肝炎。黄疸型肝炎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黄疸前期
黄疸前期约数日至2周。其症状缓慢出现,多数病人的感觉是全身乏力,继而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胀,甚至不能进食。未成年患者常伴有低热,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有中度发热,亦有高热伴寒战者,呈弛张热。
2.黄疸期
黄疸期约为2-6周。主要表现为黄疸的出现和加深。首先出现尿色黄染,继之见巩膜及皮肤的黄染。黄疸加深在1-2周内达高峰。随着黄疸的加深,部分病人还会继续明显存在约2-6周,然后才逐渐消失。此时多数病人不再发热。
3.黄疸恢复期
当黄疸开始消退,就进入了黄疸恢复期。约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以上各种症状多在2周左右开始消失,儿童病程较短,恢复快,约1-2个月即*。成人中约5%长期留有肝区痛,或不适感、食欲减退及乏力,常称之为肝炎后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