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频道 >

呼吸肌疲劳症如何预防?(2)

呼吸肌锻炼的方法主要以下有3种:

1、阻力方法 患者通过带有小孔的呼吸器进行呼吸,吸气时增加呼吸肌负荷,呼气不受影响。

2、过度呼吸法 病人通过一个能指示目标通气水平的重复呼吸装置,进行自主快速通气,维持肺泡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在生理限度内,通气水平应达到最大自主通气量的70%~90%,在COPD患者应达到上述范围的高限。

3、域值负荷法 预先设定吸气压力,当患者的吸气压力达到此域值时吸气阀开放,完成吸气,如果吸气压力达不到预设压力值则无法呼吸,其他方法包括全身运动锻炼、腹式呼吸、深慢呼吸、缩唇呼吸、体外膈肌起搏等。

肌肉功能锻炼的确切效果也有待于进一步评价,多数研究认为合理的锻炼可增加呼吸肌力量和耐力,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减轻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但也有研究认为经过呼吸肌锻炼,肌肉功能有所改善,但总的运动能力并无增强。

三、呼吸肌休息

疲劳的呼吸肌休息后能恢复功能,目前通常用正压通气替代或部分替代呼吸肌完成通气,使疲劳的呼吸肌得到休息。通气的方式可选用经口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对意识不清、欠合作、呼吸道分泌物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采取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通气。目前对慢性呼衰患者的呼吸肌功能障碍多主张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神经肌肉疾患、胸廓畸形等慢性呼衰患者中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在COPD患者中的效果分歧较大,主要问题是无创通气是否真正减少了膈肌的活动,使膈肌真正得到了充分的休息。通气时间的长短、辅助通气压力的大小、患者的基础疾病的轻重及用药情况都可影响对无创通气疗效的判断。大多数观点倾向于如能正确应用好无创通气,通过减少呼吸肌做功,改善呼吸肌功能,使许多患者避免气管插管。临床上难以确定呼吸肌完全休息和加以负荷的理想界限,一般原则为经24h~48h的控制通气或高水平的压力支持通气,使疲劳的呼吸肌得到充分休息后,应及时减少通气支持的力度,逐渐增加病人的呼吸负荷,积极为撤机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