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度迹迷沙飞天路 敦煌医学犹有传

或许是历史的奇迹,或许是上天的旨意,1900年5月的一天,一次偶然的意外,湮没在漫漫黄沙下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重见天日,洞内沉睡了近千年的稀世珍宝得以重新露面,其中包括载有敦煌医学的经卷、壁画。这一发现,促使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门新的国际显学——敦煌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敦煌学已走过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敦煌学的重要分支——敦煌医学这朵敦煌宝藏中的奇葩也已渐渐展露芳华。

敦煌医学是一门关于整理研究敦煌遗书、敦煌壁画以及其他敦煌文物中医药史料的学科。早在20世纪初期,罗振玉、马继兴等中国学者和一些日本学者就开始研究敦煌医学,只是当时还停留在复制原始资料、整理残卷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敦煌医学研究进入鼎盛期,各种大部头的著作和科研成果迭出不穷。

这一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当然逃不过专家学者的火眼金睛。1983年,甘肃中医药大学的前身——甘肃中医学院的一批老专家们心想,敦煌医学既然诞生在甘肃,理应由甘肃来研究,甘肃也有责任挖掘这一本土资源。加之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纷纷打出了自己的中医特色,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甘肃中医药大学的专家们更加坚定了打敦煌医学这张特色牌的决心。当时,甘肃中医药大学的赵健雄、徐鸿达、王道坤等人申报了卫生部项目“敦煌医学研究”。他们基于前期敦煌经卷中医学文献研究的成果,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敦煌医学”的概念。一批全国著名专家鉴定了这一科研成果,认为该项目确立了敦煌医学作为整个敦煌学的分支学科地位。1989年,这一项目通过了部级鉴定,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走出馆藏,走向课堂

随着敦煌医学学科地位的确立,甘肃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学者们积极投入到敦煌医学的研究中去,并取得了丰硕成果。1988年,学校教师赵健雄主编了甘肃省敦煌医学研究的第一本专著《敦煌医粹》。随后,学校又相继出版了《敦煌中医药全书》《敦煌佛儒道相关医书释要》《实用敦煌医学》《俄罗斯藏敦煌医药文献释要》等16部著作,发表了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俄罗斯藏敦煌医药文献释要》一书是学校教师李应存与时任副院长李金田、科技处处长史正刚对俄罗斯藏敦煌医药文献全面整理和研究的成果集萃,是首部全面研究俄罗斯藏敦煌医药文献的专著,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鉴定专家组对该著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本成果在俄藏敦煌医药文献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为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