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白癜风的诊断尚无标准方法,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自然光和木灯的宏观观察,排除其他色素减退性疾病。白癜风应区别于其他先天性和后天性色素减退性皮肤病。
1. 贫血痣:是一种先天性色素减退斑,一般单侧分布或局限在某一部位,呈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浅色白斑,边界清楚但不规则,多在出生后或出生后不久发生,终生不变。摩擦患部时周围皮肤充血变红而白斑处不变色,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以此可与白癜风鉴别。
2. 无色素痣: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损害往往沿神经节分布,表现为局限性或泛发性色素减退斑,境界模糊,边缘多呈锯齿状,周围几乎无色素沉着晕。白斑区有时可见白发,有时其内混有淡褐色粟粒至扁豆大雀斑样斑点。发生于躯干处多呈方形,四肢的皮损多呈条状或带状分布。皮损可随身体发育按比例扩大,形态及分布相对稳定,持续终身不变。伍德灯下表现为无荧光的白色不*脱色斑,不同于白癜风的瓷白色皮损。
3. 单纯糠疹:主要见于3~16岁的儿童,皮损好发于面部,特别是双侧颊部,也可见于颈部、上肢、躯干及下肢。常多发,直径1~4cm或更大,可自然消退。
4. 花斑癣:本病多见于青壮年,高温、多汗、免疫抑制为*常见诱因。皮损特点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大小不等的斑疹,界限清楚,可呈淡白色、淡红色、黄棕色或多种颜色并存呈花斑样,其上覆盖薄层糠状鳞屑。常发生在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好发于前胸、后背等部位。伍德灯下显示淡黄色或淡褐色荧光。
5. 特发性滴状色素减退:表现为多发境界清楚的圆形或多角形白斑或瓷白色,直径2~8mm,常见于前臂及小腿伸侧,随年龄增加而数目增加,大部分在30岁后发病,发病高峰在70岁后,白斑本身很少变化,也不会再生色素而自然消失。数目从单个到数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