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和鱼鳞状的皮损,皮损的颜色从白色、灰褐色到棕色不等。症状可在冬季加重或变得更加明显,在夏季好转。
寻常型鱼鳞病
通常在出生时不发病,出生几个月到数年后皮肤出现干燥及轻到中度的脱屑。
典型皮损是淡褐色至深褐色菱形或多角形鳞屑,鳞屑中央固定,周边微微翘起,如鱼鳞状。轻者仅表现为冬季皮肤干燥,表面有细碎的糠秕样鳞屑。
常有轻度的掌跖角化,使手掌和足底的纹理变得明显。
皮损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温暖和阳光充足且环境湿度高时会改善,而在干燥和寒冷的环境下会加重。
性连锁鱼鳞病
一般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
表现与寻常型鱼鳞病相似,但病情较重,皮肤干燥粗糙伴有黑棕色鳞屑。
通常没有瘙痒,脱屑在夏季改善,在干冷天气加重。板层状鱼鳞病
常在出生时全身就被火棉胶样膜包裹,2~4周后该膜脱落,演变为棕灰色四方形鳞屑(板层状),身上像穿了一层铠甲。
少部分患者可有眼脸、唇外翻,面部皮肤紧绷,可伴有严重掌跖角化及瘢痕性脱发。
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皮肤发红、糜烂,上面有水疱(可自发形成或由于摩擦引起)。
随后全身可见角化性、疣状或嵴状的厚层鳞屑,可呈“豪猪”样外观。继发感染时可产生异味。少数患者大疱可间断形成,尤其是夏天。
症状可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轻。
先天性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